漳州木版年画 贴起来的风土人情

2020年01月14日 07:56    来源:农民日报    本报记者 程天赐

  春节将至,吉鼠呈祥。在福建漳州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颜仕国家里,一帧老版年画《老鼠娶亲》幽默诙谐、趣味盎然,让人忍俊不禁。而在市级年画传承人颜朝俊的作坊里,也有一幅融入漳州水仙花、香蕉叶以及方孔铜钱等吉祥符号而创作的《招财鼠》生肖年画,构图疏朗,清新雅致,承载着更多闽南文化元素,颇具亲切感。

  木版年画是一种祈求,一种装饰,更是一种传统民俗。漳州木版年画具有浓郁的闽南地域文化特色,如《狮头衔剑》《文武门神》《招财王》《年年添丁》《魁星踢斗》《老鼠娶亲》《九流图》等,极富民俗韵味,充满中国民间艺术的张力和诙谐。有的年画可见闽南长期依托海外商贾形成的开放型海洋文化特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有力见证。其特殊年味,不仅勾连闽台两岸乡愁,也成为海外侨胞对乡土故园的情感寄托。

  近日,记者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组织的年画主题采风活动走进“年画之乡”漳州,近距离感受漳州木版年画传承创新的脉动。

  年画世家 刀笔传承情浓意切

  今年54岁的颜仕国是漳州颜氏木版年画的第六代传人。他自小在木版、染料与红纸间穿梭,习得印刷技艺。2006年,颜仕国带着近百幅年画赶赴西安参加全国木版年画展,漳州木版年画获得国内专家的高度赞誉。2008年,颜仕国与父亲颜文华共同列为第二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颜仕国成为漳州木版年画唯一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目前,他家位于漳州古城的老房子里收藏着两千多个文字字版,上百块年画雕版。

  颜仕国说:“漳州木版年画构图大方,风格古朴,形象生动,造型夸张,色彩绚丽,雕版线条刚柔相济。按题材和功用的不同,可分为门神画和门画、宗教用年画、灯画和纸扎画、连环画和风俗画、葫芦笨等五大类。”他家收藏的雕版以明代、清代的居多。

  据介绍,颜氏家族世代以制作木版年画为业,产品达200多种。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木版年画作坊倒闭。颜家便将各家的木版年画木雕底板收购,集于一家。颜氏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流传于闽南、岭南一带,并远销台湾、香港及东南亚等地。但“文革”期间,由于被列为“四旧”,上辈人舍命保版,由于数量巨大,他们把一部分雕版藏在地洞里,另一部分寄存乡下亲戚家。颜朝俊说,那时爷爷甚至逼父亲发毒誓来保护雕版。不幸的是,藏于地洞的那部分雕版被白蚁蛀食一空,寄存乡下的那些得以留存。其中,一部分属于明代的雕版尤为珍贵。

  颜仕国屡次提到“对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与堂侄颜朝俊所走的将年画时尚化的文创路径不同,颜仕国发挥珍藏老版多的优势,固守经典、限量版的营销策略,专供年画爱好者和藏家收藏、品赏。但他也在有节制地尝试创新。他将“梅花福字”“招财童子”等老版年画,加了工艺大师手工编织的精美棕框,典雅别致,惹人喜爱。“棕”在闽南语里谐音“沾”,棕框福字,就有沾染福气的寓意和好彩头。

  最好的创新 是融入日常生活

  颜朝俊的爷爷颜玉成与颜仕国的父亲颜文华是亲兄弟,在过去,颜文华负责年画套色印刷,颜玉成负责雕版,分工明确,因而颜朝俊自小模仿着家中长辈,摸索雕版技巧。

  近日,记者到访时,颜朝俊正在他的年画传习所里复刻一幅立姿的老版年画《招财王》。画面中财神骑着狮子,手上拿着香蕉叶、宝珠,身旁侍立着两个“憨番”,手捧各色宝物。闽南话中,“蕉”谐音“招”;“憨番”指外国人,表现万国来朝。这幅年画意在祈求招财进宝,体现了闽南地区长久以来与海外通商、密切往来的开放型海洋文化。

  这些年,颜朝俊不断寻找古老的闽南年画图案,复刻失传的木版,让那些留存在老一辈记忆中的鲜活图案重现江湖。

  颜朝俊同时致力于让传统年画对接文化创意产业,为此他辞去稳定的工作,专心投入其中。他创新年画题材,将漳州现今的地方特色融入年画中去;并创新手法,在一些作品中使用棉签点绘,制造画面的立体光影;创新载体,将年画元素融合搪瓷杯、T恤、书签、冰箱贴等。颜朝俊认为,“最好的创新就是将年画融入日常生活可看可用的这些东西里。”

  前不久,颜朝俊与文创团队合作,以漳州籍现代作家林语堂为原型创作了《语堂印记》系列文创产品,获得第六届福建文创奖非遗文创开发类银奖。谈及未来,颜朝俊表示,将坚持复刻与文创两条路并行。重点在与专业文创团队合作,研发更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年画衍生产品,如动漫、APP、游戏等等;还计划开展主题研学活动,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学习漳州木版年画。

  一门技艺长久繁荣不可或缺的关键有二,一是传承,二是创新。对此颜氏家族的后人们正各尽所能地做出努力。

  颜仕国的堂兄颜志仁,向记者展示了他新刻的年画雕版《狮头衔剑》。雕版技艺是年画制作工艺中要求最高、技术性最强的工作。图中狮头红眉圆目,五彩鬣毛飞张,双目圆瞪,赤口锯牙,口衔七星剑,额间印有八卦,十分威猛。

  近年来,已经沉寂20多年没有刻版的颜志仁,感到“国家越来越重视‘土’的老东西”。他重新拿起刻刀,出山之作即是海外华人圈最为热衷的武财神“关帝”像和民众讨喜的《魁星踢斗》。

  年画的回归 有乡愁也有年味

  “漳州、泉州、台南同属闽南文化圈,年画大同小异,年味大致相同,共同勾勒出闽南木版年画的完整艺术风貌。”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晓戈说,闽台民间信奉的神祇众多,两地年画中存有古老的神话元素,“这些本土文化、民俗文化才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的根源脉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我们要创造新时代的新门神,或门神文化新产品。”王晓戈说,传统的漳州木版年画技艺可以和当代设计结合起来,让年轻人参与进来。比如,做动漫、卡通、APP,做动态效果,用新的工艺、新的视觉符号元素把这项古老的技艺往前推。

  他想请老艺人多刻几个雕版。“有些技艺,该进博物馆的就请进博物馆,但要把核心元素提出来,让它活下来、传下去。”王晓戈举例说,像配图、线条和感觉以年轻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再往前推,这个东西不见得要贴在门上,也可以做在器具上、印在包上,让图像广泛地传播,而不是拘泥于贴门上。

  福建省漳州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严永德正在进行民间艺术的活化尝试,他从漳州年画提取闽南民俗文化元素,开发伴手礼、邮票、画册等文创产品。“市场将瞄准东南亚有故土情怀的人群。”严永德说,“有些东南亚回来的侨胞,到我这里来买年画,买的是一种记忆和情怀。”

  可不是吗?年画是贴起来的风土人情,漳州木版年画的回归,有乡愁也有年味,自有其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漳州木版年画 贴起来的风土人情

2020-01-14 07:56 来源:农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