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一诗盖全唐”

2019年12月09日 10:19    来源:福建日报    黄冠英

  张若虚的古风《春江花月夜》人称“一诗盖全唐”。其实《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陈后主陈叔宝,然因其诗失传,内容无考,不知他写了啥。隋炀帝杨广也写《春江花月夜》,现在流传的两首算是最早的,不过是五言四句,短浅空洞,如“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诗坛以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的宫体诗为主,建安气质、魏晋风骨已荡然无存。唐朝前期的诗歌创作也“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沿袭南朝文风。只有少数派的初唐四杰打破宫体诗的束缚,起些向律诗过渡的开拓作用,得到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肯定。

  然而,其时宫廷诗仍占诗坛主要地位。卢照邻和骆宾王还在齐梁余风里打转,又王勃早死、杨炯远宦,所以初唐四杰的功劳不是太大。直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出现,形成格律雏形,提供典范,才最终成就盛唐的“今诗”。

  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闻一多先生曾评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他于是断定此诗是“孤篇横绝全唐”!闻一多先生似乎只从美感本质出发,竭力肯定其盎然的诗意。其实,若单看审美意识,因特色不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被称为“第一”的唐诗至少在10首以上,如李白的《静夜思》《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崔颢的《黄鹤楼》、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张继的《枫桥夜泊》等。《春江花月夜》的重要性,应该是在初唐四杰开拓贡献之后,对“今诗”的形成更明显地起了桥梁、舟楫作用。

  这是一首紧扣“春江花月夜”五字题目的古风。全诗36句,连成一体。如果以四句为一节,又可分割成9节,像刀切的豆腐块,而且可以相对独立。试为各节依次妄添小题目“江海月明”“月笼园林”“望月有感”“人生如流”“浦月愁思”“月临玉楼”“闺妇思君”“羁旅难回”“落月乡情”,不也变成差强人意的古绝?它们除平仄错置较多,句律欠顺之外,韵律、章律大体合格,所以几近七绝。在韵律方面,九节中每节一韵,分别是八庚、十七霰、十一真、四纸、十一尤、十灰、十二文、六麻、七遇,其中只第二节与第九节,分别有十五潸的“见”与七虞的“树”脱韵外,其余七节全部合接乎《平水韵》,说“见”与“甸”、“树”与“雾”脱韵,那也是以宋人《平水韵》衡量的,唐朝人自然不可能遵守宋朝规,如套新韵则完全合辙,大概是俗语同韵吧。即便框以宋韵,视之为异位的“孤雁入群”亦似勉强可以;再看章律,只有第八节失粘,其余全无问题。由于平仄位置还不太讲究,使句律欠顺,所以我说是律诗的雏形,是初期典范。它有力地推动齐备“三律”的格律诗(又称今诗,唐诗)的形成,因此,《春江花月夜》不但是过渡的桥梁、舟楫,还是一块坚实的奠基石与显眼的里程碑!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好多句子被后世诗人纷纷引用或化用。比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先的“伤高怀远几时穷”,欧阳修的“人生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晏殊的“人生有限情无限”等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从这也可看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后人影响之大。所以称“一诗盖全唐”,并非虚言。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何谓“一诗盖全唐”

2019-12-09 10:19 来源:福建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