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为何漏接国产科幻电影“第二棒”

2019年08月15日 13:48    来源:新华日报    吴雨阳

  新近上映的科幻战争电影《上海堡垒》票房爆冷,成为近日社交网络的热门话题。筹备6年、投资3.6亿,却在8月9日首映次日票房就大幅跳水,口碑一路走低,截至13日,豆瓣评分仅为3.2,61.6%的观众打出一星。“《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的一扇门,《上海堡垒》又给关上了。”一条高赞热评,展现出观众的失望和疑惑:本有望继《流浪地球》之后延续传奇,《上海堡垒》为何漏接了国产科幻电影“第二棒”?

  把科幻当“噱头”,让《上海堡垒》触及了大多数观众的“怒点”。从影视题材来说,科幻之所以不同于玄幻、奇幻,是因为它以科学原理为逻辑基础,首先需要一个自圆其说的世界观。在《上海堡垒》中,人类从外太空获得了一种永生能源“仙藤”,为了夺取“仙藤”,外星人派出母舰横亘上海上空,无数外星“捕食者”入侵地球。这一不合逻辑的世界观备受观众吐槽:“根据剧情设定,外星人本来就生活在外太空,它们比人类战斗力更强、也更智慧,怎么会拿不到‘仙藤’,还得从人类这里抢夺?”甫一开始,除了通过胶片新闻简单交待了前情始末,该作基本成了一言不合就开打的动作片,不合逻辑的世界也未能通过背景说明等得到修正。

  此外,观众还抠出了《上海堡垒》中数不胜数的“不科学”细节: 一个充满科幻感的超大都市,却混杂着2019年现实城市的随意街拍;象征着未来军事力量顶点的基地,却是用平淡无奇的发电站、水厂或钢厂等设施拼凑而成;拥有“泡防御”这一先进的城市防护罩,军队射击武器还是老式冲锋枪;上海主力作战的对空部队竟然只有四个人,甚至男主不在的时候,基地都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槽多无口,”一位观众这样表示,“科幻立足于真实,但是充满现代感的未来和人们习以为常的当下场景在《上海堡垒》中引发了极大的不协调。”

  “科幻电影,菜是原罪”,这句颇受科幻电影迷欢迎的表态式口号,实质说明了科幻电影走的是高投资的“技术流”:绝非扯上了外太空主题观众就会买账。然而,1600多个特效镜头堆砌而成的《上海堡垒》,却在细节上有着种种瑕疵:模糊到无法看清动作的外星“捕食者”,在大规模火力对轰中安然无损的房屋、行人和道路,在同题材影视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建模……让视觉效果大打折扣。众所周知,科幻片中“外星怪物+末日战场”模式早在二十年前就出现并逐渐发展成熟,如果没有精彩特效打造的视觉效果已经很难让观众有所触动。

  提到《上海堡垒》,绕不开男主“江洋”的扮演者——艺人鹿晗。作为拥有众多粉丝、自带巨大流量却无多少知名作品的“鲜肉爱豆”,他的参演曾经是制作方、投资方眼中的票房和口碑保障,同时也是很多观众笃信《上海堡垒》必败无疑的原因。豆瓣、猫眼、微博的大量一星影评不仅不满“江洋”僵硬机械的演技,对其造型也多有诟病:鹿晗扮演的“江洋”是一名空军指挥官,但在剧中他却留着长及眼部的厚刘海,与军人形象大相径庭。

  流量明星的失利,再次把观众对“流量电影”的怨念推上了波峰浪尖。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很多烂片的炮制路径都很类似,它们被称作“流量电影”。粉丝经济催生了属于互联网时代的魅力体——流量明星,但凡有流量明星参演的电影,即便是内容空洞、制作粗劣,也大多能收获高票房,赚得盆满钵满。2015年,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曾表示,只要有IP和流量,剧本内容是次要的。“IP改编+流量明星=票房保证”,这一娱乐影视业定律一度让电影市场充满泡沫。

  随着“爱豆当道”的流量1.0时代渐渐远去,中国电影行业不断突起黑马。从《战狼2》《红海行动》《唐人街神探2》到《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哪吒》,蝉联几乎所有关键档期的票房冠军。与此同时,国内观众的观影阈值也不断提高,审美方式不断转型,除了“小鲜肉”,“老干部”“硬汉”“钢铁直男”等多种审美对象纷纷成为流行新风口。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粉丝观众由带有狂迷色彩的盲目支持转而意识到自己在为偶像买单,偶像演戏,心有多诚,下的功夫有多深,正在成为粉圈新的KPI。有人说,《上海堡垒》将“为流量小鲜肉永远关上科幻电影的大门”。无论是否如此,至少流量明星已不是什么褒义词,快餐式电影的时代过去,观众会越来越“用脚投票”,大部分投资方也会更注重剧本内容以及演员演技。

  有观众表示,《上海堡垒》是“披了一层科幻皮的爱情片”,爱情与科幻融合得很生硬。在剧中,江洋和女教官林澜的感情始末几乎全靠江洋的画外音描述,本该水到渠成的感情戏变成“强行相爱”。由于没有相应的铺垫,送生日礼物、用大哥大发告白短信等后续情节也让观众摸不着头脑。

  其实,原著作者江南写下的这则末日故事,着重描写的是末日背景下人的心灵状态。在外星文明兵临城下的绝境中,男孩无暇对一直苦苦暗恋的女孩说出哪怕一个简单的“爱”字;后来,他按着只能存25条短信的手机,等来了一条在信号站中迷失了11年、暗恋女孩生前发来的消息。置身于末日的上海,作者所思考的除了家国情怀与永不言败的精神,还把爱情视为人类文明堡垒中的最后一丝光芒。“《上海堡垒》原本可以让科幻结合爱情,从个体的角度反映宏大的未来世界,但由于缺乏丰盈的细节支撑,最后的结果就是两者都无法兼顾。”一名观众在影评中这样说。

  在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历程中,《流浪地球》的成功和《上海堡垒》的失败都不是偶然,它们恰恰合力反映出我们正处于充满希望但仍需成长的电影工业化阶段。直面《上海堡垒》的缺点,会比鼓吹“中国科幻大片”更有理性意义。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上海堡垒》为何漏接国产科幻电影“第二棒”

2019-08-15 13:48 来源:新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