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文创旅游商品:如何把“吉林”带回家

2019年07月31日 11:02    来源:吉林日报    徐慕旗

  原标题:文创旅游商品:笔走大势 轮廓已成——把“吉林”带回家意味着什么系列报道之五

  当诗与远方相遇,二者在文创旅游商品上实现了又一次完美契合。文化创意是旅游商品拓路前行的重要推力,一件爆款文创产品,往往一方面得益于目的地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又能在客流上反哺目的地。

  目前,我省旅游产业高歌猛进,吉林文创旅游商品发展恰逢其时:从企业层面看,惊喜之作不断涌现;从政府层面看,相关奖励政策的出台积极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为形成与旅游发展相匹配的产业格局,吉林文创旅游商品正加速赶超。

  植根 深耕地域文化

  一件成功打开市场的文创旅游商品,通常既具备让人耳目一新的精彩创意,又带有鲜明的目的地文化色彩。而优秀创意必须植根于文化,才能催生出摇曳多姿、特点鲜明的好作品。

  作为吉林人,李亚峰、徐晓雪夫妇把对家乡的感情倾注在一件件精美的手工结绳作品上,其中带有鲜明地域文化符号的作品,在市场上最受欢迎。

  古老的盘长结代代相传,文化创意的加入让它们在徐晓雪的双手间发展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氏中国结,2015年,徐氏中国结与吉林旅游结缘。

  在2015年东北亚博览会上,“线·索吉林”系列结绳饰品精彩亮相:查干湖冬捕主题的颈饰,萨满神鼓挂坠、人参挂坠……繁复精美的绳结把吉林特产、吉林元素连缀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挖掘整理绳结文化和地域文化,让每一件作品都成为故事载体,这是李亚峰、徐晓雪夫妇一直坚持做的事情。巧思与文化相辅相成,小小绳结嬗变出规模产业,李亚峰告诉记者,依托于徐氏中国结的吉林省匠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目前年销售额约在800万元。

  在前不久的深圳文博会上,张瀚文面对产品丰富的山东展位感慨万千。“和孔子相关的文创企业就有好几家,虽然产品的研发角度和创意各不相同,但都很受欢迎。”张瀚文告诉记者,相比之下,我省展位产品品类单一、创意不足的短板就暴露出来。张瀚文在省内经营着一家文创企业,他对记者说:“我们吉林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但是把这种文化通过好的创意呈现出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需要更多优秀的文创企业,讲述和呈现吉林之美。”

  博物馆通常是文化元素最集中的地方。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爆款纸胶带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支难求的口红,近年来,博物馆文创商品异军突起,并引领了文创旅游商品热潮。作为长春地标之一,伪满皇宫博物院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承担着独特的文化使命。伪满皇宫博物院副院长张微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院依托历史,设计研发了一系列文创商品,其中,溥仪专用车仿真模型获得2010年博物馆文化产品优秀奖;围绕溥仪书写的“正心修身,克己复礼”8个字,推出了马克杯、书签等文创商品。

  扩容 打破思维壁垒

  对于张瀚文来说,为了想出一个好点子而辗转难眠的夜晚实在太多了。当文创遭遇旅游,如何呈现地域魅力,进而打开销路、引流人群,是摆在文创产业从业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以冰雪为例。放眼世界,坐拥冷资源的旅游胜地不胜枚举,比较之下,要让吉林冷资源更具辨识度,就需要别具匠心的旅游商品为其代言——作为可以带走的“风景”,它们可以助力旅游资源抢夺眼球,占得先机。

  为了让冰雪打上鲜明的吉林烙印,张瀚文不断思索、又不断否定,最后他放弃在作品中呈现雪花的具体形象,转而提炼冰雪精神,用文字表达的方式让吉林的雪和吉林的地域特色有机结合。

  “我们有红色基因和红色记忆,所以我们的雪是红色的;我们有绿水青山,大美自然,所以我们的雪又是绿色的……具体的产品我们将在今年东北亚博览会或雪博会上呈现出来。”张瀚文说。

  巧思可以点石成金,让文化活起来;进一步打破思维壁垒,扩容产品内涵,我们的旅游名片需要更丰富的色彩。

  走进“叶知东方”系列产品陈列室,斑斓的叶是无言的主角:大片荷叶铺展在灯筒上、桌面上以及画框中,枫叶、法桐叶和火山岩水乳交融,从一方杯垫到一面茶台,无不蕴藉着深邃的禅意。企业经理王太君告诉记者,荷叶多采自长春净月潭,从盛夏的浓绿到深秋的枯黄再到冰封时的苍灰,吉林分明的四季孕育出多变的色彩,也赋予了产品独特的韵致。枫叶、法桐叶和火山岩则采自长白山,每片树叶都不同,搭配火山岩的天然孔洞,每件产品都散发出质朴天然的气息。他们针对长白山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的杯垫,在旅游展会上一经亮相便惊艳四方。

  对于“叶知东方”品牌创始人肖丽君来说,单一的产品不足以构成与吉林旅游产业间的有效衔接,她希望将“叶知东方”系列产品打造成一张代表吉林形象的艺术名片,通过其专利技术衍生出的摆件、家具、装饰画及软装设计可以广泛应用于酒店、茶馆、家庭等多种场景当中,让长白山的美通过这些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绽放,从而为吉林旅游代言,并最终实现产业间的彼此助力。

  “未来,我希望得到来自政府方面更多的帮扶,为我们提供更多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引导我们立足本省,向外对接发展。”肖丽君说。

  整合 凝聚星火之光

  到吉林旅游买什么?人参、鹿茸、木耳、榛蘑这样的答案显然早已无法满足当下人们的消费口味。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处副处长谭成彪告诉记者,目前,我省已经初步形成富有吉林地域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然而不能忽视的事实是,我省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仍落后于旅游业整体发展。当下,有不少因素羁绊着我省文创类旅游商品前进的脚步,人才缺失导致的产品创意不足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前不久,“2019年第二届两岸大学生文博创意(长春营)大赛”在伪满皇宫博物院举行,来自海峡两岸8所高校53名青年学生的文创作品参加比赛。选手们的创作围绕伪满皇宫博物院和吉林地域特色,借助数媒动画、平面设计、纤维艺术、金属工艺等多种展示手段,不乏亮眼之作。但是,通过交流,记者发现,选手们更多是将文化和旅游作为设计要素融入作品,而非直接面向旅游商品市场进行创作研发。

  对此,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文化旅游学院院长李娌认为,文创类旅游商品设计需要既懂文化和旅游又懂设计的跨界人才,但就目前省内高校来看,还没有针对旅游设计人才开辟的相关专业。“我认为高校应该紧跟当下的产业发展节奏,设置专门课程,加强旅游商品设计人才的培养。”李娌说。

  对标“北京礼物”“南京礼道”等成功运作的旅游商品IP,李娌认为,我省旅游商品缺少典型的、让人印象深刻的IP符号,急需一个统一品牌来整合资源,放大优势与特色。

  对此,谭成彪告诉记者:“我省不断强化品牌意识,正在积极推动‘礼遇吉林’品牌商品。将利用3—5年的时间,打造100个吉林省名牌旅游商品,注册登记,建立旅游商品品牌数据库,并授予‘礼遇吉林’品牌商品称号,让特色形成精品,让精品形成品牌。”

  3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了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出台了第一个《吉林省扶持涉旅企业发展奖补细则(试行)》,对在全国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得金、银、铜奖的企业给予奖励,对在省内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得金、银、铜奖的企业也给予奖励,对被评为旅游商品研发基地的企业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补助,以此引导和推动产业发展。

  日前,文旅厅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征集“礼遇吉林”旅游商品品牌LOGO的通知》,面向社会广泛征集设计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吉林旅游商品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让我们共同期待。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实习生黄礼 )

吉林文创旅游商品:如何把“吉林”带回家

2019-07-31 11:02 来源:吉林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