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AI“人才荒”要有闭环思维

2019年05月31日 16:54    来源:重庆日报    单士兵

  破解AI“人才荒”,政府部门要从体制机制层面,拿出有效激励人才的办法;高校要着眼长远,进行不同层级的人才培养;企业也要清晰划分好中台、前台、后台,以融合跨界思维来吸纳人才,用好人才。

  人工智能现在实在太火了,火到几乎所有领域都言必称AI。过去常说的“互联网+”,也正在被“AI+”取代。与之相应的是,AI人才也在持续走俏,昔日互联网精英身上的荣耀光环,开始笼罩在AI人才身上了。

  AI时代确实已经来临,但是,AI人才仍是稀缺品。这两年,人工智能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呈几何式增式。此前有专家说,目前全国AI人才缺口上百万,很多地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荒”,已成政府和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套用互联网时代的那句老话,现在是真的站在AI风口上了。那么,AI“人才荒”到底应该怎么破解呢?

  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业都在放大招。最近,很多地方政府部门都开出优渥条件,向AI人才抛出橄榄枝。对地方政府来说,拥抱新兴经济,肯定要聚集创新力量,为创新人才提供好平台和服务。这对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服务,如果连起码的AI专业名词都不明白,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产品、模式完全无感,不能站在相关产业链的角度来处理问题,那么给企业提供服务时说出来的很可能就只是官话套话,导致企业相关诉求被虚置。所以,服务好人工智能发展,绝不能让那种“夹生干部”成为绊脚石,衍生出种种软性不作为。

  除了政府部门,高校在培养AI人才方面肯定不能缺位。最近有消息说,重庆理工大学两江人工智能学院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该专业于今年年初获得教育部审批,并将于今年9月面向全国进行首次招生。由高校来培养智能算法设计和智能系统开发的高级应用创新型人才,这是在做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题。事实上,国内很多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也都非常注重与高校、研究院所进行合作。重庆云从科技就与重庆邮电大学签署协议,共同打造“机器视觉智能联合研究院”。重视科研基础建设,强化校企合作,这是着眼于长远来解决AI“人才荒”。

  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对很多AI企业来说,人才需求具有很强紧迫性,内部培养和校企合作往往难以满足眼前需求。特别是一些涉及重大技术的研发问题,必须要迅速找到顶级科技人才来解决。事实上,很多人工智能独角兽也都不惜重金从Apple、Facebook、微软等企业挖掘技术领头人组建相关团队。专业的事需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解决AI“人才荒”,既要有千里马,也得有伯乐。企业要有发现AI人才的眼光。一些人工智能的创始人,本身就是科学家,但即便如此,也还是感叹AI人才难寻。原因也很简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并不能单纯靠技术来解决,AI技术只有与产业、生活真正连接,并得到市场充分回应,才能真正落地产生价值。

  这意味着,从更广泛层面讲,AI“人才荒”,缺的还不只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还有各类相关跨界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有一些声名远播的AI独角兽,创始人就并不是相关领域的科学家,而是有着丰富市场打拼经验的企业家。人们之所以对这类AI公司也有期待,就是因为这些AI企业的领导有着闭环思维,能站在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上当好伯乐,通过识别各类有利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人才,来实现“产才融合”,推动AI技术与实体经济充分融合,从而释放平台价值。也就是说,真正破解AI“人才荒”,必须要有行业发展大视野,站在人工智能的“产业链”上,来构建好“人才链”。

  闻鼙鼓而思良将,谋大业而召英才。破解AI“人才荒”,政府部门要从体制机制层面,拿出有效激励人才的办法;高校要着眼长远,进行不同层级的人才培养;企业也要清晰划分好中台、前台、后台,以融合跨界思维来吸纳人才,用好人才。只有破解了AI“人才荒”,才能真正迎来行业充分竞争格局下的AI时代英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破解AI“人才荒”要有闭环思维

2019-05-31 16:54 来源:重庆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