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古村镇的保护与活化:核心价值决定活用的方向与手段

2019年05月27日 11:0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吕梁5月27日讯(记者 魏金金)活化古镇,保留生活,惠及民生。近年来,在探索留住乡愁、留住文化,复兴古村镇活力这条道路上,一大批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活跃在祖国山河的各个角落,关于这方面的讨论,也从未停歇。近日,在第四届古村镇大会上,不少与会嘉宾结合时下发展趋势和经验,再谈古村镇保护与活化。

  活化利用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因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文化与习惯的殊同,两种不同生活方式也成为不同人群不一样的价值偏好。“乡村的文化价值在于城市已经没有(太多)传统文化了,但乡村还保留。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因此乡村保留的传统文化(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乡村城市化过程。”谈及中国传统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时,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分享了这样一个观点。

 

  被吴冠中誉为“世外桃源”的李家山民居剪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在他看来,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种途径,乡村遗产活化不仅仅是为了搞旅游,而是一种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的保留方式,同样也是为广大旅游者提供的一种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今天的活化建设,应当争取成为未来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能只吃祖宗饭,不留子孙田”。而做到活化利用,则需要解决好包括产权、资本、品质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而言,一是重视物权,保护产权,提高精品建设积极性;二是要提高投入,要重视资本参与,推动精品留史;三是慢工出细活,不要赶工建设。

  “马克斯说人类创造自己的历史,未来文化遗产要靠今天高品质的活化,而不是不负责任、冲动的(建设)。高品质的建设古有岳阳楼,今有无锡梵宫,新建的东西也可以变成未来的文物,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城市。”吴必虎如是说。

  古镇体验将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14年前,山西省建设厅等单位联合一批专家学者在碛口古镇研讨并发表了我国首个关于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的宣言《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碛口宣言》。“碛口会议”十周年之际,力倡传统村镇协同保护与发展的“南岳共识”再度发布。今天,在总结中国古村镇十多年间形成的新思想和新理念、新经验基础上,《新·碛口宣言》向社会公开发布。

  碛口古镇街道夜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在长沙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刘沛林看来,15年前《碛口宣言》的颁布是全社会关于古村镇保护与发展意识的唤醒,“南岳共识”的颁布则是多边协同之举,如今的《新碛口宣言》应该是智慧化发展的号召,“昨天有人问我碛口现在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我认为是互联网利用得还不够”。在他看来,如果将碛口所有的民宿、接待服务都投放在网络上,真正实现智慧化、大数据运营,那么碛口文旅市场就必须接受市场投票,如此将倒逼碛口文旅产品与服务的优化升级,从而才有可能吸引更多潜在的旅游群体,包括年轻人等。

  对于未来以碛口为代表的古村镇发展,刘沛林认为,活态保护依旧是关键,古村镇要继续成为原住民的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并应作为一个活态博物馆或生态博物馆而存在。同时,在肯定保护这一根本工作、力倡产业振兴的基础上,刘沛林强调,古村镇休闲体验将是未来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新时代、新发展,每个古村镇都应该保护好自身的文化基因,彰显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提高可识别度,同时加强智慧管理,进而在更广的范围内增加自身的吸引力。

  遗产核心价值决定了活用的方向与手段

  穷游网总裁蔡景晖认为,对于古村、古镇的整体活化与保护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有文化、旅游等资源但不知道如何去讲述这些故事,欠缺资源的地方又不知能从哪里做到风险小但可能收益大的投资。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张朝枝的观点似乎呼应了蔡景晖提出的这一问题。他认为,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进程中,传统村落应按村落演变的故事线形成文化主题 、按村落的空间叙事逻辑来进行游线组织,根据文化符号包装旅游产品,形成合理商业模式。

  如何设计古镇文化主题,如何叙述文化故事,如何打造文化产品及商业模式?复旦大学教授杜晓帆则认为,保护与利用是文化遗产传承的一体两面,不应该把它割裂,“经济价值只是文化遗产核心价值的衍生价值之一,遗产核心价值决定了活用的方向和手段”,应基于当地文化遗产衍生相应商业业态,避免同质化。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新时代古村镇的保护与活化:核心价值决定活用的方向与手段

2019-05-27 11:0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