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文艺片市场能否"过春天"?

2019年03月26日 09:02    来源:广州日报    夏振彬

  原标题:文艺片市场能否“过春天”?

  这个3月,文艺片扎堆上映,成为电影市场当之无愧的主角。前有《过春天》《阳台上》,后有《波西米亚狂想曲》《地久天长》,以至于“文艺片集体过春天”成了业内的时髦话。

  文艺片的春天来了吗?这个问题近年来存在感颇高,每每“出场”必能引来一波争论。确实,在电影的诸多类型中,文艺片相对弱势,在市场的竞争中可谓“败绩斐然”,总给人以一种郁郁不得志的印象。如今呢?

  是否迎来春天,要看产量。关注电影的观众不难发现,近年来,文艺片数量走高,行业升温趋势明显。不仅知名文艺片导演新作迭出,市场上也新人辈出,带来诸多亮点;不仅各大电影公司争相投资,也有越来越多著名演员、流量明星愿意参演或投资文艺片。数量增多,类型丰富,争奇斗艳——从这个角度看,文艺片市场暖意融融。

  当然,是否迎来春天,还要看影响。近年来,我国电影票房表现与口碑、品质越来越呈现正相关。好作品靠口碑一路逆袭几乎已成“惯例”,因评分差而遭遇“滑铁卢”的案例不胜枚举。但对文艺片而言,这一规律显然还不明显适用。豆瓣评分高达8分的《过春天》票房不足千万元,有周冬雨参演的《阳台上》表现更是惨淡,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包揽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的《地久天长》排片一直在低位徘徊……相比之下,同期上映的商业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评分不高票房却高歌猛进,早已逾越8亿元……孰冷孰热,天差地别。

  观察近几年文艺片的市场表现,总体趋好,但不同电影命运各不相同,几无规律可言。《白日焰火》票房过亿元,但同样在国外拿奖的《推拿》只拿到了1300多万元;张扬导演的《冈仁波齐》收入破亿元,但《皮绳上的魂》却只收300万元……市场,绝不会总对文艺片春风拂面。

  当然,论影响不能只看商业表现,还要看观众反馈,要看话题、口碑。以《地久天长》来说,电影时长近3个小时,对观众而言很不“友好”,剧情平缓,淡淡的,静静的,像风平浪静的水面,没有高潮迭起,没有惊心动魄,那观众反应如何?当片尾音乐响起,字幕滚动,你会看到很多观众依然被紧紧“绑”在座位上,不愿离场。近些年,曾经“小众”的文化产品不再曲高和寡,越来越多人愿意去欣赏没有火爆场面的文艺片——需求升级,市场扩容,而文艺片也正在通过更多平台、更多渠道抵达目标受众。从这个角度看,文艺片正在走近更暖的春天。

  在电影行业,每年三、四月被称为“平三淡四”。平淡,意味着没有“强敌环伺”,文艺片随风潜入夜,让电影市场愈显春风沉醉。相信今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文艺电影“集体过春天”,让市场更火热,进一步丰富观众选择。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文艺片市场能否"过春天"?

2019-03-26 09:02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文艺片市场能否“过春天”?

  这个3月,文艺片扎堆上映,成为电影市场当之无愧的主角。前有《过春天》《阳台上》,后有《波西米亚狂想曲》《地久天长》,以至于“文艺片集体过春天”成了业内的时髦话。

  文艺片的春天来了吗?这个问题近年来存在感颇高,每每“出场”必能引来一波争论。确实,在电影的诸多类型中,文艺片相对弱势,在市场的竞争中可谓“败绩斐然”,总给人以一种郁郁不得志的印象。如今呢?

  是否迎来春天,要看产量。关注电影的观众不难发现,近年来,文艺片数量走高,行业升温趋势明显。不仅知名文艺片导演新作迭出,市场上也新人辈出,带来诸多亮点;不仅各大电影公司争相投资,也有越来越多著名演员、流量明星愿意参演或投资文艺片。数量增多,类型丰富,争奇斗艳——从这个角度看,文艺片市场暖意融融。

  当然,是否迎来春天,还要看影响。近年来,我国电影票房表现与口碑、品质越来越呈现正相关。好作品靠口碑一路逆袭几乎已成“惯例”,因评分差而遭遇“滑铁卢”的案例不胜枚举。但对文艺片而言,这一规律显然还不明显适用。豆瓣评分高达8分的《过春天》票房不足千万元,有周冬雨参演的《阳台上》表现更是惨淡,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包揽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的《地久天长》排片一直在低位徘徊……相比之下,同期上映的商业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评分不高票房却高歌猛进,早已逾越8亿元……孰冷孰热,天差地别。

  观察近几年文艺片的市场表现,总体趋好,但不同电影命运各不相同,几无规律可言。《白日焰火》票房过亿元,但同样在国外拿奖的《推拿》只拿到了1300多万元;张扬导演的《冈仁波齐》收入破亿元,但《皮绳上的魂》却只收300万元……市场,绝不会总对文艺片春风拂面。

  当然,论影响不能只看商业表现,还要看观众反馈,要看话题、口碑。以《地久天长》来说,电影时长近3个小时,对观众而言很不“友好”,剧情平缓,淡淡的,静静的,像风平浪静的水面,没有高潮迭起,没有惊心动魄,那观众反应如何?当片尾音乐响起,字幕滚动,你会看到很多观众依然被紧紧“绑”在座位上,不愿离场。近些年,曾经“小众”的文化产品不再曲高和寡,越来越多人愿意去欣赏没有火爆场面的文艺片——需求升级,市场扩容,而文艺片也正在通过更多平台、更多渠道抵达目标受众。从这个角度看,文艺片正在走近更暖的春天。

  在电影行业,每年三、四月被称为“平三淡四”。平淡,意味着没有“强敌环伺”,文艺片随风潜入夜,让电影市场愈显春风沉醉。相信今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文艺电影“集体过春天”,让市场更火热,进一步丰富观众选择。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