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产剧中“炮灰剧”占八成

2019年03月21日 09:45    来源:新华日报    陈 洁

  原标题:2018年国产剧中“炮灰剧”占八成,专家建言:回归创作初心,体察生活本质

  2018年,你追了几部剧?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19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透露,收视率超过2%的大剧逐年减少,其中2015年多达9部,2018年一部都没有。与此同时,收视率不足0.5%的“炮灰剧”占比进一步上升,高达82%。资本退潮,流量失灵,爆款缺失,经过2018年的调整期,2019年中国影视界开始沉静下来,思考内容,迈入“品质孵化期”。

  电视剧“小年”,八成成“炮灰”

  近两年新剧上市数量不断减少,2018年仅有194部,为10年来最低。虽然现实题材剧走红,但缺乏真正现象级的大剧。

  索福瑞中国区数据科学家郑维东为2018年国产电视剧“画像”:在跨年播出的《大江大河》计入2019年统计的情况下,全国100城电视剧单频道收视率甚至没有一部超过2%,而2015年多达9部。播出的电视剧题材也发生很大变化,当代题材占半壁江山,其中以都市生活、言情、时代变迁题材占比最多。古装剧遇冷,从2017年的17部减为7部。

  热播电视剧的豆瓣口碑评分,也从某种程度上佐证了2018年是国产电视剧“小年”的说法。这一年,多数国产剧的打分都在5—6分之间徘徊,7分以上的作品很少见。与此同时,在微博、弹幕等社交平台,观众对于国产剧篇幅失控、情节浓度不高的“控诉”也不绝于耳。

  “爆款”缺失,中坚力量疲软,“炮灰剧”的比例却在扩大。“业内把收视率不足0.5%的电视剧称之为‘炮灰剧’,我们看到,2018年高达82%的电视剧都沦为了‘炮灰剧’。”郑维东说。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在SMG东方卫视总监王磊卿看来,正因为行业中很多人醉心于资本运作,只求估值高高高,制作快快快,最终造成了结局凉凉凉。

  打破泡沫惯性,回归创作初心

  “2018年真的是一个调整,之前三年,所有人都感觉影视圈的钱太好挣了,我觉得大家需要冷静一下……”从《伪装者》《琅琊榜》到《欢乐颂》《大江大河》,再到眼下正在热播的《都挺好》,出品方正午阳光自带IP光环,是观众心目中国产剧的标杆。

  在制片人侯鸿亮看来,违背了“有感而发”的规律,缺乏面对资本、行业、政策调整的风险把控能力,是很多“炮灰剧”产生的原因。“我2010年看到《大江大河》小说,等到2014年它的影视版权过期后才买回来,直到去年底播出,中间经历了八九年的时间。”他认为只有自己在创作时投入真情实感,才能把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

  但是,“很多人靠着把持一个关系,靠着一笔资金,或者说把持一批演员就能入场了,不重视剧本研发,不重视受众分析,这种结局一定是失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说。

  “我们习惯性地去责怪资本,责怪流量。与其吐槽产业和资本,不如扪心自问,在行业泡沫中,我们是不是有着很多不该有的惯性操作?”在王磊卿看来,将国产剧“爆款”简单地等同于大IP+大咖+大投资+大平台,深陷造热门、拼流量、拼组局之中,本来就违背了电视剧制作的初心,国产剧急需回归影视项目价值评估的客观理性。

  冷凇则特别强调了电视剧从业者的专业精神。现在前期剧本研发还是作家自己关起门来写,缺乏国情调研、田野调查、采风体验,很难真正贴近现实。“很多剧中有警察角色,但警察之间的对话基本是雷同的,大家想想,机关警察、户籍警察、刑警、片警之间的对话会一样吗?”

  家庭剧回归将成电视台刚需

  “所有的剧本创作,包括重大题材和主旋律题材,都必须把握现代人生活的小趋势。小切口进入,可能剧的传播反而更大。”冷凇同时认为,圈层外的观众之所以要看圈层剧,是因为微观的猎奇性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像职场剧这样的圈层剧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专业性。

  而在王磊卿看来,家庭剧是最适合以中小成本投入创作的剧种之一,也最受主流受众欢迎。家庭剧的回归,将再度成为电视台的刚需。“新家庭剧要倡导,直面问题,拒绝开挂,不洒狗血,深入体察生活的本质,着力寻找大众心理的‘最大公约数’。”王磊卿认为,当前社会家庭结构已经全面调整,95后有的已组成了家庭,过去那种婆婆媳妇小姑窝里斗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情节设定和表现方式亟需更新换代。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

2018年国产剧中“炮灰剧”占八成

2019-03-21 09:45 来源:新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