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络剧呼唤更多现实主义作品

2019年03月12日 07:49    来源:人民日报    鲍 楠

  从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中汲取营养,更积极地用心用情用功记录时代,力求与观众进行深层次精神互动,为网络剧健康发展开拓新蓝海

  近几年,我国网络剧创作发展十分迅速,作品数量持续增加,制作水准明显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网络剧这个初出茅庐的后生,不仅成为视频网站的重要导流方式,也为我国剧集类作品增添新鲜活力,进一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青春校园作品,聚焦电视剧较少关注的青少年题材,以清新细腻的风格再现校园生活,引发大量80、90后观众共鸣;破案、探险类作品,悬念迭出,牢牢吸引观众目光;还有一些网络剧借鉴网络文学、游戏、动漫中常见的人物设定、故事类型和叙事手法,新颖独特,新意迭出。可以看到,网络剧已经初步形成有章可循的“制作方法”:积极探索与传统剧集不同的类型化叙事,拓宽剧情类长视频作品的题材边界,探险、寻宝、法医、科幻等以往电视剧中较少出现的主题,在网络剧这片实验田中不断涌现;网络特色鲜明,插入许多天马行空、充满“网感”的元素和风格。

  网络剧之所以呈现出这些不同于传统剧集的新特点,与其鲜明的娱乐属性是分不开的,以“用户思维”生产的网络剧,十分注意加强与网络观众的互动,但有时未免会“急功近利”——那些经过精密设计的桥段不断地在回应着观众即时、浅层次需要。再加上近几年网络剧的制作播出一直处于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创作者往往更愿意抓住所谓“题材红利”“爆款法则”,很难静下心来倾尽心血创作。如此一来,网络剧给人的普遍印象是“产品”属性偏多,“作品”属性不足,让人感动、共鸣的少,给人以心灵抚慰、精神指引的更少。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剧创作中一些屡试不爽的“爆款策略”频频失灵,曾经自带原著粉的“大IP”、自带题材红利的悬疑剧哑火,“人设”“套路”也不再是保证传播效果的灵丹妙药,沿着过去几年的创作思路,形成刷屏之势似乎越来越难。网络剧经过几年的生长,已经走到一个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的阶段。而从传播最广、观众最喜爱的文艺门类——电视剧中汲取成功经验,强化对时代的观照和对观众现实需求的回应,塑造国产网络剧独特的精神追求、叙事特色和美学风格,成为网络剧从业人员的必然选择,更是网络剧发力的重要方向。

  当前网络剧中直接反映当代社会重大变迁的现实主义作品不多,以人物命运见证时代发展、以个人理想书写时代情怀的作品也比较少见。缺少与火热现实的紧密联系、与观众深层的精神交流,会限制网络剧的气度与格局。虽然年轻观众有着自己的欣赏习惯,比如他们更偏爱紧凑剧情,期待作品中出乎意料的惊喜,对家长里短等有天然排斥等,但这不代表“网生代”观众只沉溺于一己悲欢,相反,从小就被信息化包围的他们接受的作品题材更多样,风格更多元。丰富的观看体验,让年轻观众拥有很高的选剧标准。事实也证明,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对他们具有强大吸引力,近期热播的《大江大河》等便是例证。此外,从网络剧创作经验角度看,当前网络剧中的品质高地——青春校园题材剧,之所以能够取得口碑和流量双赢,引发观众情感共鸣,依靠的同样是对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继承。

  网络剧现状告诉我们,无论是满足年轻观众需求,还是总结网络剧已有经验,从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中汲取营养,更积极地用心用情用功记录时代,传播正能量,力求与观众进行深层次的精神互动,都将为网络剧健康发展开拓蓝海。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 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2019年03月01日
  • · 网络文学现实题材整体性崛起      2019年02月26日
  • · 福建文艺2019年剑指突破      2019年01月23日
  • · 2018年值得关注的10部影视作品      2019年01月16日
  • · 国产电影竞争力不断增强      2019年01月04日
  • · 短视频受法律保护 也有“小意义”      2019年01月0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网络剧呼唤更多现实主义作品

    2019-03-12 07:49 来源:人民日报

      从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中汲取营养,更积极地用心用情用功记录时代,力求与观众进行深层次精神互动,为网络剧健康发展开拓新蓝海

      近几年,我国网络剧创作发展十分迅速,作品数量持续增加,制作水准明显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网络剧这个初出茅庐的后生,不仅成为视频网站的重要导流方式,也为我国剧集类作品增添新鲜活力,进一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青春校园作品,聚焦电视剧较少关注的青少年题材,以清新细腻的风格再现校园生活,引发大量80、90后观众共鸣;破案、探险类作品,悬念迭出,牢牢吸引观众目光;还有一些网络剧借鉴网络文学、游戏、动漫中常见的人物设定、故事类型和叙事手法,新颖独特,新意迭出。可以看到,网络剧已经初步形成有章可循的“制作方法”:积极探索与传统剧集不同的类型化叙事,拓宽剧情类长视频作品的题材边界,探险、寻宝、法医、科幻等以往电视剧中较少出现的主题,在网络剧这片实验田中不断涌现;网络特色鲜明,插入许多天马行空、充满“网感”的元素和风格。

      网络剧之所以呈现出这些不同于传统剧集的新特点,与其鲜明的娱乐属性是分不开的,以“用户思维”生产的网络剧,十分注意加强与网络观众的互动,但有时未免会“急功近利”——那些经过精密设计的桥段不断地在回应着观众即时、浅层次需要。再加上近几年网络剧的制作播出一直处于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创作者往往更愿意抓住所谓“题材红利”“爆款法则”,很难静下心来倾尽心血创作。如此一来,网络剧给人的普遍印象是“产品”属性偏多,“作品”属性不足,让人感动、共鸣的少,给人以心灵抚慰、精神指引的更少。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剧创作中一些屡试不爽的“爆款策略”频频失灵,曾经自带原著粉的“大IP”、自带题材红利的悬疑剧哑火,“人设”“套路”也不再是保证传播效果的灵丹妙药,沿着过去几年的创作思路,形成刷屏之势似乎越来越难。网络剧经过几年的生长,已经走到一个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的阶段。而从传播最广、观众最喜爱的文艺门类——电视剧中汲取成功经验,强化对时代的观照和对观众现实需求的回应,塑造国产网络剧独特的精神追求、叙事特色和美学风格,成为网络剧从业人员的必然选择,更是网络剧发力的重要方向。

      当前网络剧中直接反映当代社会重大变迁的现实主义作品不多,以人物命运见证时代发展、以个人理想书写时代情怀的作品也比较少见。缺少与火热现实的紧密联系、与观众深层的精神交流,会限制网络剧的气度与格局。虽然年轻观众有着自己的欣赏习惯,比如他们更偏爱紧凑剧情,期待作品中出乎意料的惊喜,对家长里短等有天然排斥等,但这不代表“网生代”观众只沉溺于一己悲欢,相反,从小就被信息化包围的他们接受的作品题材更多样,风格更多元。丰富的观看体验,让年轻观众拥有很高的选剧标准。事实也证明,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对他们具有强大吸引力,近期热播的《大江大河》等便是例证。此外,从网络剧创作经验角度看,当前网络剧中的品质高地——青春校园题材剧,之所以能够取得口碑和流量双赢,引发观众情感共鸣,依靠的同样是对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继承。

      网络剧现状告诉我们,无论是满足年轻观众需求,还是总结网络剧已有经验,从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中汲取营养,更积极地用心用情用功记录时代,传播正能量,力求与观众进行深层次的精神互动,都将为网络剧健康发展开拓蓝海。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