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题材剧也需“精准扶贫”

2019年02月19日 08: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于 帆

  相对于春节期间热闹的电影市场,国产剧集的反响似乎有些平淡……不久前,《乡村爱情11》在视频网站开播,很快成为观众讨论的热门话题。不少“乡爱”粉丝注意到,新一部剧集一改该系列剧过往几部的内容“水化”问题,实现了主题上的回归,即聚焦于“三农”话题。

  作为国内最长寿的农村题材剧,《乡村爱情》最初的两三部围绕农民企业家兴衰和农村大学生创业等故事线,对当代农村进行了呈现,一经播出即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关注和肯定。然而,随着系列剧逐渐流于关注家长里短,后续剧集内容出现了故事情节贫乏的情况,甚至一些观众评价其为“没事找事”,加之从第八部开始,这部系列剧转为网络播出,观众逐渐流失。

  不过,笔者注意到,在刚刚播出的《乡村爱情11》中,剧情主要集中在“三农”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围绕目前关注度极高的“土地流转”“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惠农政策展开故事线,将农民起初对于政策的误解和政策为“三农”带来的实惠融入剧情冲突中。对于城市观众来说,剧集给他们呈现了农村的最新发展变化;对于农村观众来说,剧集将更有助于他们理解“土地流转”等国家政策。可以说,经过此番“回归”,《乡村爱情11》多少找回了第一部剧集所追求的创作目标——一部反映当代农村风貌的农村题材剧,而不是脱离现实的“小品剧”。

  《乡村爱情》系列剧为何能持续得到观众的关注?除了该系列剧此前积累下的人气和口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当前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生产方面的羸弱。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及本世纪初,农村题材精品剧集曾不断出现在电视荧屏,并且,农村题材剧一直是与历史剧、都市剧等比肩的大剧种。然而最近几年来,随着电视剧产业格局的调整尤其是IP剧的兴起,农村题材剧很快被挤出主流电视剧市场。

  笔者在梳理过去几年的统计数据时注意到,当代农村题材剧在制作备案以及生产数据上,都远低于都市题材剧。譬如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的剧目共1231部48294集,其中,当代都市题材剧467部17809集,占比分别为37.94%和36.88%;当代农村题材剧84部3051集,占比分别为6.82%和6.32%。在2018年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323部剧目13726集中,当代都市题材剧117部4929集,占比分别为36.22%和35.91%;当代农村题材剧16部639集,占比分别为4.95%和4.66%。农村题材剧的颓势可见一斑。

  相较于产量上的衰减,更令人忧虑的是,农村题材剧在质量上的不足。笔者梳理过去一年备案的84部农村题材剧故事大纲发现,主题同质化、剧情套路化已然成为不少剧集的通病。而对于已播出剧集,除了不久前在央视播出的《黄土高天》凭借其精良的制作水准和优质的故事内容收获了不错的收视成绩和社会口碑外,不少在地方台播出的农村题材剧不约而同地暴露出剧本内容陈旧、拍摄手法老套、剧情肤浅、人物形象单一等问题。加之主演号召力、播出平台以及营销推广能力的弱势,这些农村题材剧且不说能否走向全国,即使在本地市场,也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收视成绩。

  不可否认的是,农村题材剧的式微,很大程度上是国内影视产业发展和主流市场选择的结果。然而,对于国内近6亿的农村常住人口来说,他们对于农村题材剧,尤其是精品农村题材剧的需求,是天然且迫切存在的。并且,精品农村题材剧的出现,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破解当下现实题材剧的创作困境,强化现实题材剧的市场供给,为都市和农村观众提供更丰富的观剧选择。

  在笔者看来,农村题材剧的核心问题在于创作。如何从政策层面为农村题材剧创作提供扶持,当是各级主管部门考虑的重点,譬如补贴支持、税收优惠、奖项鼓励以及播出平台等其他类型影视作品扶持中的实践经验,同样可以用于亟待补课的农村题材剧板块。同时,农村题材剧的生产制作方也应充分利用日益成熟的中国影视剧产业环境,不管是在生产制作工艺方面,还是在营销推广渠道和技巧方面,都要向行业最前沿看齐。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农村题材剧也需“精准扶贫”

2019-02-19 08: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