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会去影院看文艺片吗

2019年01月14日 07:5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白 丁

  原标题:你还会去影院看文艺片吗

  文艺片是否失去了追求票房的权利?显然不是

  经历了一番喧嚣之后,近期炒得轰轰烈烈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以下简称《地球》),渐渐归于平静。依靠其“一吻跨年”的营销策略,这部上映首日便拿下超过2.6亿元票房的文艺片,次日票房却狂降超95%,创下了国产文艺片史上前无古人恐怕也很难有后来者的纪录。

  与票房同时暴跌的还有影片的口碑。截至笔者发稿时,猫眼平台评分2.6、淘票票平台评分3.8,已经达到了“烂片”的水准。

  说起导演毕赣,很多观众会联想到其处女作《路边野餐》。这部电影不仅获得多项电影奖项提名,票房也达到600多万元,这在国产文艺片当中实属可贵。怎么突然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当年看《路边野餐》时,我曾开玩笑说,看毕赣导演的电影,千万不要带老人同去——这与内容无关。而是他那影片里标志性的长镜头,动辄几十分钟,老人看了极易引起眩晕不适感,更谈不上理解导演的艺术表达了。这种情况下,影片怎么能够赢得好评呢?

  《地球》口碑的暴跌,很大程度上要归于其“一吻跨年”的营销定位。在元旦零点的电影院来一场真人接吻,在长镜头中携手迎接2019年——这个IP够浪漫。与《路边野餐》一样,《地球》是一部典型的“影迷”电影,这注定了它受众定位的局限性。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尤其是在跨年夜这样一个人们渴求喜庆与浪漫的时刻,一部节奏沉闷而色彩灰暗的影片,显然不合时宜。如果是没看过《路边野餐》的观众,期待在《地球》看到一场像“北京遇上西雅图”那样的浪漫爱情,失望就成了必然。

  有趣的是,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经历了暴跌后,近期小幅回升,重新跨入7分大关。但观众对这部片子的评价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喜欢者将其奉为神作,不喜者则称之为年度最烂。无论如何,《地球》引发的一系列口水战印证了一个事实,当前的文艺片市场确实不太成熟。

  梳理一下近年来文艺片在市场上的表现,虽偶有像《白日焰火》《冈仁波齐》等小众影片票房破亿的逆袭表现,但更多影片的总体境遇都不算太好。从到王小帅吐槽《闯入者》排挡太少,到《百鸟朝凤》制片人为求排档下跪……即便是名导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携戛纳大奖加上张震、舒淇等一线大牌演员加盟,票房仍然不够乐观,甚至遇到不少观众因看不懂在放映中提前离场的尴尬。相比节奏缓慢的文艺片,商业电影选择标准的类型化和强情节性,仍然是比较讨巧的主流类型。

  那么,文艺片是否失去了追求票房的权利?显然不是。如今,在各大电影节的榜单,文艺片的气息越来越浓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方开始试水为文艺电影投资付费。诸如《阿飞正传》等文艺老片的重映,也赢得了不少年轻观众的认可。这说明,文艺片市场正在培育当中。不过,既想获得专业人士的认同,又因资本召唤而期待票房大卖,仍是艺术片在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的两难困境。在流量至上、票房至上的时代,文艺片创作团队仍需要研究市场、研究观众,用不降低艺术水准的方式,用更能让大众适应的方式去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可,而这个过程注定漫长。

  看文艺片需要耐心。文艺片市场的培育,同样需要时间。市场应该给文艺片营销更多试错的机会。《地球》在市场口碑的一落千丈,未必是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给了大众议论文艺片、关注文艺片的内容创作一个机会——哪怕是以批评为主,这对文艺片市场的发展壮大也是不无裨益的。试想,多年以后的某个跨年夜,如果仍然会有人记得《地球》,并把它当成一种文化现象来品味探讨,这就是这部影片对促进文艺片发展的最大功劳吧。(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白丁)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你还会去影院看文艺片吗

2019-01-14 07:5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