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乡村阅读推广论坛 让村庄流溢书香

2018年12月13日 08:38    来源:光明日报    刘艳杰 通讯员 宗绪昌

  原标题:让村庄流溢书香——记首届乡村阅读推广论坛

  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和山东青岛平度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乡村阅读推广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100多位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如何在新的发展时期推动全民阅读的城乡协调发展,并以平度市“行走的书箱”为样板,分享乡村阅读的创新经验,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论坛上,钱万成、刘庆邦、王旭明等十几位专家、学者、作家和领读人,围绕“专家的乡村阅读理念与期许”“出版者的乡村阅读情怀”“乡村阅读推广的路径”三个板块分别作了发言。

  乡村阅读,既要固本守正,也要与时俱进

  “社会浮躁现象严重;很多老师、家长自己不读书;农村书屋、学校图书室的书籍质量不高,缺少文学性书目。”作家钱万成在发言时指出,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要将阅读纳入教育教学范围,引导社会广泛参与,以学校老师为主体,举办读书交流论坛;鼓励作家多写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鼓励出版社、杂志社多出好书,并让这些好书能够同步走进乡村。

  “目前出版书籍有过剩的问题,农村书屋中很多书籍是一些城市中销售不掉的、用来去库存的书目。因此,乡村阅读不仅要推广阅读,还要重视推广什么类型的书目。乡村阅读不仅要普及阅读范围,还要提高阅读能力。”作家刘庆邦认为,乡村阅读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民不仅要得到知识,还要提高审美趣味,进而提高国民素质。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求真教育实验研究院院长王旭明认为,当代乡村阅读既要固本守正,也要与时俱进。固本守正就是要发扬追求真善美的读书精神,与时俱进就是要丰富读书的形式,跟上时代潮流。

  让文学的“魔力”为乡村少年筑梦

  乡村阅读的目的是培育合格的现代化公民,提升个人的文化包容性、人道主义情怀。特别可贵的是,文学阅读可以为少年儿童插上心灵的翅膀,引领乡村少年走向光明的未来。

  “阅读对孩子们有着极高的重要性,所以要把经典留下来,让孩子能够读上真正的经典,这是出版界同行的梦想和追求。”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小学生读物编辑中心主任陈红介绍说,为了给乡村孩子、乡村学校送上最好的阅读资源,他们和很多乡村学校联办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像这样助力乡村阅读的活动仍会继续开展下去。

  《儿童文学》杂志主编冯臻表示,他们出版过不少乡土小说,也有反映留守儿童的现代作品。乡村是心灵的故土,童年是个人内心的基础、发展的根基。乡村与童年有着天然的联系,乡土小说寄托着我们的美丽乡愁。因此,要发动作家继续为乡村儿童文学创作,创造出更多更优质的作品,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希望乡村儿童通过文学作品来认识自己、认识乡村。

  “行走的书箱”,让乡村阅读走得更深更远

  “青岛平度市开展的‘行走的书箱’乡村阅读项目,用红、黄、蓝三色书箱,装着不同类别的书籍,在村庄和学校流通,为了保证阅读效果,通过公益组织培训,给每个书箱都配备了‘领读人’,负责图书借阅和交流引导,打通了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人民日报出版社副社长彭国华在致辞中介绍,这种创新的阅读方式,推动了全民阅读的城乡协调发展,开阔了乡村居民的文化视野,增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

  “‘行走的书箱’,既是推广全民阅读和农家书屋工程的有益创新,又是实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的有效路径。”平度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波说,未来他们将进一步优化乡村阅读服务平台,扶持乡村题材文学创作,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

  “作为乡村阅读的领读人,我们扎根农村,熟悉村里的情况、了解村民的需求,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认识了很多爱读书的朋友,人生视野开阔了很多。”林风谦是“行走的书箱”的领读人,他说,推广乡村阅读是一件令农民受益终生的好事,作为领读人,他愿意与“行走的书箱”一起,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扎扎实实地走下去。

  (记者 刘艳杰 通讯员 宗绪昌)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首届乡村阅读推广论坛 让村庄流溢书香

2018-12-13 08:38 来源:光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