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的形式找回教育的初心

2018年12月03日 08: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胡一峰

  最近,小剧场话剧《家长会》在北京的演出颇受关注。这是一部充满探索和反思的作品。走进剧场,首先看到的是一堵用层层叠叠的试卷垒起来的墙。如果用一件东西来隐喻当下的教育,试卷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因此,这堵别具匠心的“试卷墙”充满象征意味,把当下教育中最受人诟病也最让人反思的一面,直白地暴露在人们面前。而该剧的全部故事也是从一张试卷开始的。

  某所高中举行分班英语考试,四个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却考出了一样的高分,而且每个人的对错都一样。考试之前,学校的监控又显示,有一个人潜入过教研室。学校据此判定,试卷在考试前夕发生了泄露,偷卷人就在四名学生之中。于是,教导主任荣久瑛召集四名学生的家长开会,讨论如何处理此事。一场“罗生门”式的真相追索就此展开,一场“十二公民”般的唇枪舌剑也在此演绎。创作者采取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让舞台场景在家长会当天与考试前四位学生的生活交替出现,并通过墙上的电子屏显示时间的切换,进一步渲染了本就弥漫在剧场中的悬疑气氛,使剧情解谜的节奏更加紧凑,跌宕起伏的情节、充满张力的表演,调动着观众的思绪和情绪。

  更重要的是,随着剧情的演进,展开在我们面前的,并非一所中学的一次考试,而是这所中学和这次考试中反映出来的当代中国教育乃至社会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四个学生家长的身份是创作者精心设计的,分别是官员、大款、专车司机和农民。学生对自己和未来的看法以及家长的言行举止,都折射着中国社会阶层的现状。学校陈旧的教学楼、教室里失灵的空调,以及教导主任疲于迎接教育厅检查,为学校的基建而四处托关系、找门路的行为,又反映出教育行政体制存在的弊病。剧中的“农二代”刘学是学生会主席,却是个“成功学”的小信徒,他来自农村、家境贫寒,却骗学校说自己父母在国外做生意,而为了考一个好分数,实现自己的“人生设计”,他又不惜鼓动他的同学也就是专车司机的儿子方毅辉帮他偷试卷。“官二代”韩可杰面对父母为他铺设的人生“金光大道”,不仅没有高兴和振奋,反而消沉悲观、不思进取,成天打游戏度日,这些又在不断提醒人们,我们的教育确实病了,得治。

  更吊诡的则是,演出一开场,这所学校的老师就大声喊出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口号,这无疑是教育的初心,但事实上,剧中的现实远没有如此光鲜。随着故事逐层展开,隐藏的矛盾渐渐公之于众,艺术之手终于把嘹亮的口号变作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剧中人的脸上,也打在了观剧人的心里。其实,失踪的并不是一张试卷,而是教育的初心,是面对世界、面对人生所应有的真诚、正义和良心,而这些,或许并非试卷所能测验的,却一定是教育所应给予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教育。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40年历程,教育功莫大焉,恢复高考、普及义务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都对促进改革、推进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各领域积存多年的顽疾、难题都在渐次显现,民众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期盼也越来越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家长会》可谓应时而作,它反映了教育领域深化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击中了当下教育的痛点,折射出人们对教育的不满和反思。从此也可以感受到该剧创作者的艺术敏锐性、思想深刻度和社会责任感。

  总的来看,全剧渗透着现实主义的态度和力量。恩格斯说过,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真正的现实主义注重深入生活,但并非简单地复刻生活,而是对生活直面、倾听、提问和反思,也只有秉持这一态度的艺术创作,才能发挥艺术对社会的实质性的作用。这是艺术独特的力量,也是中国话剧人的传统。《家长会》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种传统的回归。这部作品从剧情到人物,都来自生活之中,故而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但是,正所谓“杂取种种,合为一个”,《家长会》的人物经过了艺术思维的洗练和加工,既塑造了舞台上的“这一个”,也演出了各自所代表的“那一类”。因此,当他们在舞台上相聚,一个活态的教育情境及其折射出的社会风气就很自然地呈现了出来。

  《家长会》的结局是开放式的。演到最后,偷试卷的人出来自首,原来是刘学的父亲,也就是保洁工刘满仓。因为看到儿子为了考试而心焦苦恼,什么都给不了儿子的刘满仓想帮孩子一个“忙”,才铤而走险,利用打扫卫生之便去教研室偷走试卷,又悄悄塞进孩子书包里。全剧在此落下帷幕。看起来,谜底最后是被揭开了,但我想,任何一个观众都不会因此而感到释然。相反,这一“真相”把原先基本游离于事件之外的刘满仓也拉进了漩涡,再一次提醒人们教育问题在本质上是全民问题,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从而把“读书到底为了什么”“教育到底为了什么”这一作品主旨向纵深推进。

  在细节上,这部剧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台词中处处呼应当下现实,风格诙谐,常让观众会心一笑,铺设了审美接受的心理台阶。再如,教导主任始终记不住刘满仓姓刘,一直喊他老满,刘满仓纠正几次后也就默认了自己的新名号,这样的细节不但增强了喜感,而且隐喻着社会底层被漠视的无奈,也折射出教导主任内心的焦虑。当然,《家长会》并非完美,尚有不少继续雕琢的空间。首先是全剧的逻辑展现还可以进一步理顺,调整或删去个别有些冗余的情节,让试卷丢失、各方举证、真相大白这一主线更加清晰和周密,并把其余的情节更有序地编织进来,更有力地指向对普遍人性的拷问。其次是剧中人物的内涵尚可充分发掘,比如官员米粒、大款邱星驰等都是有故事的人,而邱秋、邱萌等孩子也很有戏可演,在现在的文本中或许为了服从主线,他们的故事受到了一些压抑,如能在打磨中得到进一步发掘,相信全剧会更加饱满。我想,完全有理由相信,经过舞台的几番打磨之后,《家长会》将更加精致,成为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

以艺术的形式找回教育的初心

2018-12-03 08: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