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降级"? 没影儿的事儿

2018年11月26日 08:33    来源:工人日报    冷荞麦

  原标题:【高谈阔论】“阅读降级”? 没影儿的事儿

  新近有微博说,从前“孩子读余华、苏童……现在的孩子压根就不读书了”,得到大量转发和评论。很多人感慨,“鸡汤文学”盛行,“纯文学”无人问津,俨然就是一派“阅读降级”的现实景象。

  就一般的直观感触来说,所谓“纯文学”,所指应该是曾经“雄霸江湖”的、局限在职业文学编辑规尺内的文字,也就是道统范式的文学。

  先不说这种似是而非的模糊定义是否成立,实际上关于“文学已死”的说法,很多年前就在传统文学圈子弥漫过一回:最早韩寒风行,或者还有郭敬明“浅薄”作品流行的日子,曾经的先锋派大佬马原就断言过“文学已死”。

  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文学似乎还活着,不仅是寻常人味道杂糅的鸡汤(也许我们可以把“鸡汤”排除在严肃文学队伍之外),而且很多人倾心的、思想辨析难以成立的散文拼图,比如感悟一族拼凑的碎片——那些经不起质疑、诘难的碎片,还火热得正当时。而这些文本,在不少感叹“阅读降级”的人看来,还是很高级的。

  当然,我们不是说何者高级,哪种文字又低大半截什么的。实际上,阅读本身是没有高级低级之分的,降级之说不知从何而来。

  举个例子。《万历十五年》或者还有《中国大历史》被国人奉为圭臬,可是,如此这般“全新”的视野,在西方人惯常的“异见”思维系统下,却未能得到重视,我们认为的“洞见”似乎未被接受——很可能确实少有特别的洞察,末了,失去教职的他转而写起了这些草根喜欢的流行读物。撇开其作品本身高下的判断,就那些热衷阅读的行为来说,是高还是低呢?

  对了,我们在说文学。关于“纯文学”的悲观论调,严格来说也经不起推敲。

  就说“当初”吧。文学的影响力,客观说,并非文学自身的高远之见,背后更多的原因,是彼时根本缺乏多方面、多层次的开智(娱乐)读物,很多时候,小说的阅读是,也仅仅是消磨时光的闲暇情趣——确实没有其他的娱乐相伴。这之前,文学的影响力事实上也没有今日想象的那么普遍,人们之所以有这种错觉,其根本的原因是数量庞大的“幼稚”群体没有在台上说话、展示的机会。当鸡汤和网络小说冲击到来的时候,原本就是少数派的经典文学读者群体才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少数派——只是一些人如今拒绝面对他们一直保有的错觉。

  再来看市场领域的发行。在“纯文学繁荣”的日子里,小说文本的发行量,细究起来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除了盗版的金庸、古龙,10万级别的“佳作”非常罕见,直到现象级商业化的运作介入市场。

  回过头来看,很多传统的文学书籍印数几乎都难以过万是现而今的事实,只是,这并不是纯文学寂寥落寞的真实景象。以今日的销售榜单来看,固然不乏云里雾里的情感鸡汤和各种碎片拼凑的人生乱弹,但《活着》《平凡的世界》仍旧霸榜,这说明什么呢?《解忧杂货店》在作者东野圭吾的内心里,是对人生的探问,可以是“纯文学”吧?三两年行销逾700万册,这是“纯文学”繁荣时期可以想象的吗?同样,《百年孤独》也是榜单上的常客……也许我们自诩的文学作家大咖们应该念叨的不是纯粹文学的萧条,而是该反思自己写了些什么东东了。

  比较起来,即便是被视为经典的文学作品,比如《活着》《平凡的世界》,若真要从思想层面来剖析,前者诉求的“活着”就是最重要的存在,真的如此吗?而后者作为激励了无数人奋进的演绎,我们看到的基本上是作为个体的改变,而罕有个体因之萌发对社会的介入,甚或就没有。

  撇开思想意欲,就文辞以及故事结构、情节演绎来说,当下的网络小说,不夸张地说,我以为更胜一筹,像《琅琊榜》和那些协同影视喧嚣于世的宫廷书写。

  诚然,在当下移动阅读、网络阅读环境下,碎片化的浏览的确广泛存在,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明白,多元化的阅读已经是普遍现象。文学,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时下的流行文学,都只是阅读世界的一隅,这些,才是文学人,文学出版人需要直面的现实,病态的失望、悲哀完全没有必要。

  再有,也许文学自身也该是融合体了——不只是文本,还应该是相融影视、声像的集合体。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影视观众,还是网文受众,以及文本的读者(虽然没有清晰的分野,但他们的确分属于不同的阶层),不仅是文学,就普遍、宽泛的“阅读”行为来说,实质上大家都在升级中……

  所谓的“降级阅读”,不存在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阅读降级"? 没影儿的事儿

2018-11-26 08:33 来源:工人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