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2018年10月22日 07:5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庞革平 王云娜

  广西素有“八桂”之称,山川秀丽、物产丰饶,世代居住着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个民族。

  自古以来,各民族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发展,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历史传统,造就了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八桂大地也成为了民族文化的“百花园”。

  广西民族博物馆坐落于青秀山脚、邕江江畔,这里不仅保存记载着广西世居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更展示着这片土地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铜鼓文化。

  五彩八桂,文化共生

  常设的“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展厅介绍了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照顾整体性的基础上,注重突出广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展现广西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和魅力。

  在“家园”展区,记者了解到,广西山地聚居着多个民族,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极具特色的山地生产生活方式,干栏式房屋是山地民族村寨最主要的传统民居建筑。

  广西境内多江河,南部又濒临北部湾,与海为邻的京族、以舟楫为家的疍(dàn)民以及部分沿江、沿河的各民族“以水为生、以渔为利”,渔业、水运、贸易成为“水上人家”的主要生活手段。因此,展厅也将“水上人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重点展出的内容。

  展厅模拟了京族人民踩着高跷在水上捕鱼的场景,展示了漓江沿岸渔民用鸬鹚捕鱼的实景画面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多民族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实践中,用智慧创造的极具特色的捕鱼方式和形态各异的捕鱼工具。

  说起民族服饰,不少人都十分感兴趣。这些款式多样、争奇斗艳的民族服饰究竟有什么讲究?“五彩八桂”展览为参观者进行了详细解答。

  每个世居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品种、款式、花样各有不同,或简单,或庄重,或典雅,或华丽,或反映民族历史,或表现民族身份。此外,男女、老幼、便装、盛装的服饰都一一区别,十分讲究。

  自古以来,广西各民族有“好五色衣裳”的习尚,喜在领口、袖口、胸襟、衣角、裙边、裤脚等部位装饰以精美别致的花纹图案。除美化之外,这些图案有的可作为族群标识,有的可作为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的象征,有的也可以反映民族的某段历史。各民族因生活环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审美意识不同,服饰样式和风格也各具特色。

  少数民族服饰涉及到的印染、刺绣、织锦等工艺,既蕴含着他们辛勤的劳动,又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技巧;既饱含他们丰富的情感,又深藏他们悠远的历史。

  鼓声悠悠,穿越千年

  铜鼓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特有的一种青铜礼乐器,其基本形态是“平面曲腰,中空无底,遍体饰花纹,两旁附耳”,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历史上,铜鼓曾作为统治权力的象征,作为祭祀用具和娱乐用具,广泛用于集众、盟会、战阵、祭祀、娱乐、丧葬、陈列等场合。

  我国是世界上出土和收藏古代铜鼓最多的国家,广西又是我国出土和收藏古代铜鼓最多、品类最齐全的省份,素有“铜鼓大本营”“铜鼓之乡”美誉。广西境内至今已发现了从春秋战国到清代末叶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鼓,种类齐全,数量达2000面以上,蕴藏量居世界之首。

  在此背景下,广西民族博物馆成为全国收藏铜鼓最多类型较全的博物馆,目前馆内共存有铜鼓310面。其中,北流出土的一面铜鼓直径达165厘米,被誉为“世界铜鼓之王”。

  记者在“穿越时空的鼓声”展览中了解到,从《后汉书》开始,关于广西地区铸造和使用铜鼓的情况,可谓史不绝书。每当节日喜庆,铿锵悦耳的铜鼓声,就会在少数民族的山山寨寨中回荡,人们伴随着铜鼓声,跳起欢快的舞蹈,充满了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铜鼓又是一种综合艺术品,集冶炼、铸造、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于一身,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纹饰,反映了铸造铜鼓的民族当时的经济状况、文化面貌和心理素质,堪称一部民族历史的百科全书。

  记者在参观时获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铜鼓显示出不同的风格。依据形制和纹饰,中国古代铜鼓可大致划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和北流型等。各类型铜鼓之间,或有传承递变关系,或有互相影响关系,反映出民族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铜鼓的实用功能和社会功能,也因社会的变迁而有所变化。

  然而,到唐宋以后,铜鼓铸造逐渐走向衰落,铜鼓铸造工艺至清代末叶已逐渐消失,但是,不少铜鼓仍然流传在民间,古老的铜鼓文化仍然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壮村瑶寨的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中延续。时至今日,壮瑶铜鼓习俗仍是壮、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瑶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壮族铜鼓习俗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广西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2018-10-22 07:5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