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安徽会馆文物腾退渐近尾声

2018年10月15日 08:44    来源:北京日报    孙杰 马婧

  原标题:安徽会馆文物腾退渐近尾声 115户居民已签约110户 将变身会馆文化博物馆

  紧邻琉璃厂、位于西城区后孙公园胡同的安徽会馆,号称“北京会馆之首”。记者昨天从市发改委、西城区文委获悉,去年12月安徽会馆文物项目启动腾退,截至目前,115户居民中已有110户签约搬迁,腾退工作渐近尾声。安徽会馆未来将变身会馆文化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北京会馆之首”腾退接近完成

  安徽会馆建于清代中后期,是清代北京所有会馆中面积最大的,占地面积近9000平方米,房屋达200多间,会馆主体分为中院、东院和西院三路院落,整个会馆反映了清代官式建筑的传统样式,号称“北京会馆之首”。

  这里承载着非常丰厚的历史底蕴。会馆原为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寓所孙公园的一部分,后被李鸿章兄弟等人筹款购得,成为淮军将领聚会的场所。这也是安徽会馆区别于一般乡试会馆规模巨大的重要原因。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当年曾借助安徽会馆宣传维新变法。处于会馆中路的戏楼,见证了京剧的发展繁荣,梅兰芳、谭鑫培等京剧名角都曾在这个戏台上演出。

  2000年,原宣武区政府拨款腾退了椿树整流器厂等单位和部分居民,对会馆中路的文聚堂、扮戏房、戏楼、神楼和碧玲珑馆等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腾退后的戏楼曾作为椿树街道京剧票友的活动场所。2006年,安徽会馆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所有会馆中唯一一个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的。

  安徽会馆中路后半部分虽然得以保存下来,但整个会馆,特别是整个东院和西院却长期被居民包围和挤占。会馆内居民院落面积近2000平方米,其中870多平方米为违建。院内违建众多、公共空间狭窄、居民杂物乱堆,管线老旧,存在着诸多严重安全隐患。

  为全面保护和恢复安徽会馆的完整性,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去年12月,西城区启动了安徽会馆文物腾退项目,针对中路前院、东院和西院的115户居民进行腾退安置。截至目前,已签约腾退110户,仅剩5户未搬走。

  老住户腾退为保文化遗产

  飞檐瓦顶、红梁圆柱,记者昨天走进后孙公园胡同,一排古色古香的建筑映入眼帘。安徽会馆外墙经过翻修已焕然一新,灰墙上印刻着安徽会馆的悠久历史。晚清时,这里是名人雅士的聚集之所,也见证了京剧的繁盛。

  但走到院子里,眼前景象却是另一番模样:几根木棍搭起的简易晾衣架,几块长木板围起的小储物室,锈迹斑斑的铁板撑起的桌子……杂物乱堆的院子早已不复昔日风采。

  在这里居住了24年的张先生正在做搬家收尾工作。“从我爷爷那时候起,我们家就在这儿住,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张先生说,要离开这里确实有些舍不得,但最终还是决定听从腾退安排,让文物恢复它本应有的样子。

  几十年来,安徽会馆一共居住了百余户,会馆的每个小院都被划分为几个房间。张先生所在的小院里就住着5户家庭,显得十分拥挤。在这些小院旁边,就是著名的戏楼。从外望去,只能看到戏楼的红色屋檐和探出院墙的参天古树。“记得小时候,还有人在戏楼里排戏。”张先生说。

  夜幕降临,整个安徽会馆只有一点亮光,百余户家庭现在只剩下几户还未搬迁。

  “安徽会馆腾退使用的是公共财政资金,是纯公益项目。” 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表示,安徽会馆的腾退和修缮,从头到尾都是为了把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尽量完整地留存,传承下去。据他介绍,按照初步计划,安徽会馆将在完成腾退后改造成为会馆文化博物馆。

  今年西城6处文物已完全腾退

  作为核心老城区,西城区内文物众多,这些珍贵的文物,都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据孙劲松介绍,2014年西城区开始研究文物腾退保护,区内383处不可移动文物中,经过摸排共有165处处于不合理使用状态,主要是居民大杂院居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据统计,这165处文物之中,有108处为区属直管公房,其余为单位自管房产。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西城率先探索文物保护的难题,制订《西城区“十三五”时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动计划》,开列了47处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保护清单,涵盖了全部被列入文物的会馆和名人故居,并且以此计划带动14处单位自管产文物的腾退保护。这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有主题、成批次的文物腾退保护计划。

  2014年开始,西城区一边编织计划,一边探索应用征收条例,借助旧城人居改善项目等方式,对粤东新馆、大栅栏护国观音寺及宣西北片区的杨椒山祠、沈家本故居等文物进行征收腾退,在实践中探索出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保护的模式和经验。

  2017年,包括安徽会馆在内,西城区一次性启动了15处文物腾退项目,面积约2万平方米,打响了文物腾退保护的攻坚战。截至目前,这15处文物中绝大部分的腾退比例都超过了90%,其中4处实现腾空。

  据介绍,西城区将原定在2019年启动实施腾退的项目,提前合并到今年实施。同时结合中轴线申遗和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又选取5处,也列入今年的文物腾退计划。这20处腾退文物项目,今年7月开始陆续实施,截至目前,已有京报馆、五道庙、歙县会馆、秦良玉屯兵处等6处文物实现完全腾退。孙劲松表示,明年将做好启动项目的收尾,并抓紧推进文物修缮和保护利用,争取早日向市民开放。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北京市安徽会馆文物腾退渐近尾声

2018-10-15 08:44 来源:北京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