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景区运营喜忧参半 文旅融合积极推进

2018年10月12日 10:27    来源:山西新闻网   

  原标题:景区运营喜忧参半 文旅融合积极推进

  立足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求,以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为目标,在深入研究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我省编制完成了《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报告(2018)》,并于2018山西省旅发大会期间公布。

  不论是在观光旅游时代,还是在休闲度假旅游时代,景区都是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景区的数量和品质决定一个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潜力和竞争力。

  资源优厚景区基础相对薄弱

  A级景区绝对数量少

  截至2017年底,山西省A级景区数量为172个。而邻近省份中,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的A级景区的数量依次为312、363、339和317个,基本上是山西省A级景区数量的2倍甚至更高。相比之下,作为观光游的主要目的地的山西省,在景区体量上不具备优势。

  在山西省172个A级景区中,5A景区数量7家。与周边省份比,同样不具备数量优势。

  景区结构有待优化

  景区级别侧重高级别。从山西省A级景区的等级分布来看,5A和4A景区的数量占到A级景区总量的一半以上,达到56%。这与山西省旅游历来注重吸引省外游客,在景区开发和建设上倚重4A及以上景区有关。山西省3A及以下景区占比仅为44%,与陕西省相比,不但在结构上远低于陕西的73%,在绝对数量上也要少231家。山西省景区“头重脚轻”的结构,与当下以省内游客周边游为主的消费特点,存在较大程度的不匹配;同时,景区梯队结构性的纵深薄弱,也不利于优质旅游景区项目的挖掘和培育。

  景区类型侧重历史人文。山西省自然景观风光旖旎,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在已开发景区中,历史人文景区占所有景区比例较高。在省内现有的7家5A景区中,历史人文景区占据6席,在90家4A级景区中,历史与人文景区占据半数。

  在山西省景区中,自然与人文融合,是一大特色。以5A景区为例,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景区、晋中市平遥古城景区、晋中市乔家大院文化园区、山西晋城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大同市云冈石窟均属于历史人文类景区,承载了山西省的边塞文化、晋商文化、佛教文化等。

  景区运营两极分化

  在游客接待方面,在2017年山西省重点监测的36个景区中,游客接待人次两极分化:一是作为景区类型主力的历史人文类景区接待人次增幅都不高,最高的是五台山和乔家大院景区增幅11%,皇城相府增幅为0,贾家庄出现严重下滑,二是部分自然风光类景区接待人次增速惊人,如神潭大峡谷景区增幅27%,是所有历史人文景区增幅的两倍以上。

  在运营收入方面,大部分历史人文类景区门票收入增长,增幅大多在5%-15%之间,部分历史人文景区因接待能力饱和门票收入处于零增长。相比之下,自然风光类景区的门票收入增幅约为30%-40%,收入增幅远高于历史人文类景区,成为山西省旅游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从重点景区收入结构看,多数景区的营业性收入主要是依赖门票收入,多元化收入的景区较少。虽然部分景区较早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如乔家大院、皇城相府、平遥古城等,开始多元化经营探索,但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对于门票经济的绝对依赖,也是众多历史人文景区在接待能力饱和后营收进入平台期的根本原因,收入结构有待优化。

  文旅融合积极推进

  加快探索文旅融合路径

  山西省积极促进文化业态与旅游业态深度融合。通过影视、动漫、演艺、新科技等多种手段,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和“旅游+”“+旅游”的思路,选择一批文化、文物、旅游密集带开展文旅融合发展试验,着力破解文物保护与利用,文化表现与旅游开发等方面存在的行业分隔、管理分属、利益冲突的难题,形成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走出一条以历史文化遗存为基础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路。

  文化内容创新动力增强

  2017年山西省新兴景区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加强内容和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在内容和形式追求多样化。榆次区百草坡的灯光秀、吕梁孝义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大型水秀灯光实景剧、忻州市偏关黄河老牛湾景区旅游与文创相结合,在景区创建的“毛毛星球”画展、长治县振兴小镇主题乐园等等,让游客对旅游产品有了新的体验。

  山西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最醇厚、最地道、最多彩的乡风民俗,特别是这里的春节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传承有序,成为了华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018年春节为例,山西省进行了“山西中国年”系列推广活动发布,以“红红火火过大年”为核心,深人挖掘华夏文明的节庆文化、民俗传统,同时加入现代元素、国际化活动,重点推出一省11市三大品牌线路、五大主题,以及十三个精品旅游项目。

  景区业态日趋丰富

  在休闲度假旅游日益兴盛的时代湖流下,山西省基于自身地理、气候、自然等资源禀赋,基于省域经济结构转型、动能转换的发展的要求,除了巩固原有传统景区之外,还在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和乡村旅游为代表的新兴景区业态,为省城旅游景区多元化和旅游收入增长培育新的增长点。

  文化节庆成为内容创新的重点和吸引游客的重要方式。文化节庆起着展示山西丰富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开放创新的文旅融合发展大平台作用。

  主题乐园多面开花发展迅速。主题乐园是近年兴起的文化旅游的新兴业态。粗略统计,山西全省共有主题乐园约50余家,遍布全省11个市,以太原、大同最多,两市主题乐园数量均达到10家。

  主题乐园的核心是主题类型和内容IP。从省内主题乐园的类型来看,自然生态类和儿童主题类占据主导,科技娱乐、历史文化、名胜微缩及综合主题的乐园的出现,也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城资源丰厚,底蕴深厚,潜力巨大。山西省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全国13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山西省有6座,占比4.6%,居全国第七位;全国52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山西省有40处,占比7.6%,居全国第三位。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97处。这不仅为山西文化旅游提供了宝贵的内容资源,同时也为山西省的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旅游场景。

  山西省地理位置绝佳,气候宜人宜居,康养资源丰富。这为山西旅游发展康养旅游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根据山西省现有康养资源情况,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温泉康养、阳光康养、生态康养、老年康养,为山西发展康养旅游因地制宜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根据统计,山西省旅游的康养业态主要还是温泉康养,康养业态主题单一,开发不足。

  通过三大板块的开发,并依托清凉气候、青山绿水、传统医药、有机食品、历史文化等独特的优势,将进一步拓展康养主题和业态,如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等,将山西丰富的康养资源转化成旅游资产,在康养产业新蓝海中开辟出山西航线,着力打造山西康养胜地。发展康养旅游不仅充分发挥山西气候特点和生态资源优势,支持“夏养山西”,也是积极构建全省域大康养格局的战略之举。同时,康养旅游的发展,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选择,同时也对拉长旅游旺季、平滑季节周期波动起到拉动和补充作用。据业界初步估计,未来山西康养产业规模可达2000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全域旅游目的地开发加速

  2016年,山西省先后分两批共有20个县市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包括晋中、忻州两个地级市,以及太原、大同、长治、晋城、朔州、晋城、临汾、运城、吕梁等下辖的18个市县,覆盖全省11个市。

  2017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42号),把山西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国家战略予以定位,为山西旅游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最大的政策红利。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山西:景区运营喜忧参半 文旅融合积极推进

2018-10-12 10:27 来源:山西新闻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