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文物就是守护城市文化

2018年09月05日 10:31    来源:广州日报    谭敏

  原标题:守护文物就是守护城市文化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发动社会力量,保护好城市的文化遗存和历史记忆?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大胆探索,推出了“文物守护认领”模式。该活动从2016年10月发起,将思明区内199处未定等级不可移动文物点开放,让社会认领保护,已有近350人参与了这项行动。全民参与已成为厦门文物守护的一大特色。

  文物则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它凸显城市的气质,张扬城市精神。我们想起一座城市,往往脑海中浮现出的就是它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建筑。石库门展现十里洋场的精致、宽窄巷子的老房子则尽显成都的悠闲气质、骑楼则呈现岭南浓郁的商贸风……守护好这些文物,就是守护城市的历史文化。

  重视与保护文化早已是社会共识,但如何保护却值得思量。据统计,我国仅不可移动文物就有76万处,而散落在各地、未登记在册却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更是难以计数。文物保护情况复杂,仅靠文物保护部门难免力有不逮,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方能更好地保护好这些文化遗存。

  从厦门思明区的作法来看,社会认领保护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定期巡查。认领文物的志愿者,每个月要对认领守护的文物点进行两次以上的巡查,并及时做好记录和反馈。这样一来文物如果存在脏污和损坏,就可以得到及时的维护与处理。二是文物宣导。培训志愿者成为文物的“代言人”,为来来往往的参观者讲述文物背后蕴藏的动人故事,传承其中蕴涵的城市文脉。不仅保护了文物,也通过讲好文物故事,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而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文物都是未定等级的,也恰恰是文物部门保护工作相对薄弱的地方,社会力量则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厦门思明区的做法对于广州的文物保护来说,也有一定借鉴意义。广州建城已有2200多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岭南文化中心地、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 书写了两千余年延续不绝的全球贸易往来、文明互鉴的辉煌历史,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除了已经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比如众所周知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光孝寺、南海神庙、怀圣寺光塔等等,还有大量并未列入文化保护单位但仍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这些珍贵的文物,见证历史沧桑,也记录城市文明,是城市发展的底蕴所在,也是广州市民引以为荣的城市瑰宝,同样需要全体市民来珍视和守护。

  发动社会力量来参与文物保护,让每一个广州市民都参与进来,不仅可以增强文物保护的力量,也可以增强市民的文化责任感与使命感,让2000多年的城市文化与市民生活形成共振,也能更好地讲好广州故事。共生共融共享,这不也正是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题中之义吗?

  当然,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不是简单地打开大门就行。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热爱与热情,但仅有热情是不够的,文物保护部门始终要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使文化真正活起来,也让文化真正滋养市民生活,支撑城市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守护文物就是守护城市文化

2018-09-05 10:31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