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电影帮助国产片度过危机

2018年06月26日 09:31    来源:深圳商报    韩浩月

  原标题:用好电影帮助国产片度过危机

  随着金爵奖的颁发,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对待已经举办了这么多届的上影节,享受它的人越来越多了,挑剔的声音也越来越少了,中国电影从业者与影迷们,已经从心底全面接受了这个属于电影的节日。本届上影节,有不少的亮点,其中,评委会主席姜文吸引了媒体诸多的注意力。姜文在上影节期间的言论,无不成为舆论的焦点,而影迷们也无不从姜文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中,去揣测他真实的意图。作为国内最具个性的电影人之一,姜文与上影节,包括他讲述的上海记忆,以一种别致的方式,激发了人们对上影节额外的关注。

  上影节论坛上大咖们的吐槽,代表了冲在电影生产与创作第一线工作者们的心迹。2017的上影节还不是这样,去年的电影人对这个产业抱有激动,抱有渴望,但从今年的论坛言论看,电影大咖们已经明确地感受到了危机,王长田、王中磊、于冬均不同程度地表示,“中国电影危机重重”。

  能理解他们的担忧,中国电影的危机向来存在,只是前些年在高速的票房增长数字面前,从业者无暇他顾,在水深火热地开疆拓土。可以这么说,中国电影的危机,是在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慢慢累积、扩大的。如果电影行业以及电影人无法对抗资本的绑架与裹挟、不能改变偷(买)票房的、业内潜规则、无法降低畸形高片酬,那么这个危机很快就会爆发。

  当然,还有一个显得不那么紧迫、但却是问题根源的内容危机,没有被大咖们更多地展开讨论。说到底,中国电影这几年是以牺牲内容多样性、创新性、发展性来博取利益的,虽然对于好的故事,业内、市场与观众都认同,但还是未能避免电影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态势。电影的质量体系,从业者乃至观众的电影观念,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混乱。衡量电影质量的一个权威标准需要尽快被建立起来。

  本届上影节论坛,为电影人深度交流问题、追问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平台,这恰恰是一个电影节最该具备的功能之一。当影迷因为有好片可看而沉醉于大银幕的时候,作为幕后工作者,要为这份欣赏与信任,背上沉甸甸的责任。要持续生产出那些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仍然能被观众迷恋的作品,这才是属于电影人的特殊荣耀。

  或是出于对近年国产片过度商业化的一个回应,今年上影节金爵奖的获奖片单,洋溢着鲜明的人文气息。瑞士与蒙古联手出品的电影《再别天堂》获最佳影片,中国影片《阿拉姜色》获得评委会大奖、最佳编剧奖,美国影片《星期五的孩子》泰伊·谢里丹拿走了最佳男演员的桂冠,加拿大《塔杜萨克女孩》伊莎贝拉·布莱斯则夺去最佳女演员荣誉……这份片单在凸显上影节的国际元素的同时,也给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电影的艺术诉求、社会表达,仍然是她最大的魅力所在。

  举贤不避亲,中国影片《阿拉姜色》获得的两个重要奖项,让诸多影迷知道了导演松太加的名字。在上影节看过该片的不少观众表示,这部电影尽情演绎了与亲情、爱情有关的悲伤和无奈、冲突与和解。这部藏语电影,剧情貌似小众,其实故事却直指当下社会人们普遍存在的浮躁与茫然心态。如果不能捍卫亲情与爱情这个小而美好的心灵家园,人们如何应对无处不在的生存与生活压力?希望《阿拉姜色》在院线公映后,能赢得《冈仁波齐》那样的欢迎。

  回顾本届上影节,有担忧有欣慰,如果一个电影节能够牵动人的情感,那起码表明人们对之是有期待的。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产品,在当下对人们生活的介入已经很深,电影节很短,但看电影的日子很长,告别本届上影节,愿中国电影在接下来的时间,能够走过转弯处,看到更光明的前途。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用好电影帮助国产片度过危机

2018-06-26 09:31 来源:深圳商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