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近10年我国小城镇发展大数据分析

2018年05月29日 16:2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9日讯 (记者 魏金金) 作为城镇群体的重要一环,小城镇无疑是城市群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到底有多少个小城镇,其整体发展情况如何,发展特色又有何殊同,内部结构又有何差异?在近日召开的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乡村振兴—从理论到政策”分论坛上,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中心副主任兼三所所长杨军分享近10年来我国小城镇发展相关情况。

  杨军介绍到,从2017年开始,清华同衡在住建部的帮助之下,陆续完成了对全国2万多个建制镇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就我国小城镇的现状而言,我国目前建制镇共有20654个,刨掉部分城关镇,真正属于小城镇的有18099个。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各级城市共计697个,县城单位1544个,小城镇约为18000个,行政村规模则为10万量级。作为从百位到千位到万位到十万位中的重要一环,小城镇作用无疑非常重要。

  事实上,从近十年的发展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和县城数量均在减少,而小城镇则在持续增长。从人口规模来看,2016年底我国每10个人中有6人住在小城镇的镇域范围内:2012年起小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已逐步追上城市和县城的人口增速,且从2013年开始,其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县城。从用地规模来看,我国小城镇总用地面积达39702平方公里,占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的三分之一。且最近10年,小城镇的土地城镇化要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

  那么,小城镇内部彼此之间的差距又到底有多大?首先从人口规模来看,在18099个小城镇中,有近12000个小城镇人口不足5万人,有1068个镇人口规模超3万,其中70个小城镇人口规模超过10万,有4个镇人口规模超过了100万。其中,10万人以上的镇,85%以上分布在中部。其次,整体上看,小城镇人口规模越大,人口增速、城镇化率、人均投资强度等等方面的指标表现均更优。规模比较大的小城镇,在城镇化率的推进方面,明显优于人口规模不足的小城镇。20万人以上的小城镇人均投资强度是全国平均小城镇的3倍。从整个小城镇内部来看,杨军认为,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已明显分成两块:一是现状人口规模比较小(占我国75%以上)的小城镇,未来将更多承担面向周围农村地区提供基本服务的职能。另外一批具备一定人口规模、产业规模的小城镇(其大多发展成了各个县的副中心),未来将更多地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如果将小城镇按照人口规模分为3到5万人、5到10万人、10到20万人,以及20到50万人等4个等级的话,相较于同等规模的小城镇和城市,小城镇在人口规模增速和人口城镇化率方面,远远超过同等规模的城市;在用地方面,不仅没有铺张浪费,反而更加适当节省用地。在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率等等方面,和同等规模的城市县城比,基本上处于同等档次水平。而在人均道路面积和人均绿地、道路用地等方面,与同等规模的城市县城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规模较大的小城镇在发展速度、城镇化推动能力等方面已全面超越同等规模的城市和县城。

  未来小城镇将在我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将成为落实“三个一亿人”、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这些早已成为业内共识。那么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因及差异又是什么?杨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介绍:

  首先,最核心的动因在于地理区位因素。因与城镇群其周边的大城市关系更为紧密,它们更容易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地理发展空间,实现规模经济的聚集效应。

  第二是产业类型的因素。产业是影响我国小城镇人口聚集最重要的因素。按照主导产业类型可以分为工业发展型、现代服务业发展型、商贸流通发展型、旅游发展型、特殊资源发展型等等。在这些小城镇里面,80%以上是以工业作为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则占比15.7%。在工业发展型小城镇中,新兴产业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服务业这一类小城镇而言,其对区位条件更为敏感。这一类发展情况较好的甚至超过以工业为主的小城镇,其城镇化率水平和人均城镇投资强度也是水平最高的。而其他类型如商贸流通发展型、旅游发展型和特殊资源发展型小城镇,虽然伴随着资源的发掘,初期会获得快速发展,但长期来看,由于产业自身规模有限,城镇规模通常不会太大。

  第三则是扶持政策因素。上级政策扶持是影响我国小城镇发展速度的重要外部因素,我国 70个人口规模超过10万的小城镇当中,超过四分之三有相关政策支持,包括有国家重点镇、省级及以上小城镇改革试点、中心镇、国家特色小镇等等,这些扶持政策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带来建设资金、扩权、名誉等众多发展机遇,从而促进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

  结合以上内容,杨军最后总结到,首先小城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从整体层面上看,小城镇虽然个体很小,但整体占据我们四分之一的城镇人口和60%以上的全国总人口,近十年来小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保持稳定增长,且与城市、县城相比,其集聚人口的能力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将是未来实现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第二,小城镇发展已经出现明显分化,未来将承担不同职能分工。尤其是3万人以上的小城镇,将成为小城镇中最具潜力培养为小城市的群体,未来应重点关注,加强引导和扶持。

  第三、区位、产业、政策将是主要的遴选和扶持工具,从发展动因来看,与城市群及周边城市紧密的区位关系,以实体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类型以及上级政策扶持是这些规模较大的小城镇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小城镇的发展应依托城市群,加强与城市群内部大中小城市的分工协作,积极承担核心城市的功能疏解,实现小城镇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与绿色可持续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杨军:近10年我国小城镇发展大数据分析

2018-05-29 16:2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