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化建设助推文化扶贫

2018年04月05日 08: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张 玲

  原标题:湖南:文化建设助推文化扶贫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侗文化村的欧婄余老人一家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当地文化部门的组织下,她2014年参加了侗锦织造技艺培训,每年靠织造侗锦产品收入近1万元,家里也很快脱贫。

  像欧婄余一样依靠文化技能或文化产业摆脱贫困的群众在湖南还有很多。随着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文化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底,湖南如期实现了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阶段性目标,并于今年3月底启动了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达标建设“三年行动”,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由“基本”向“现代”迈进。

  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在岳阳的临湘市,329个大大小小的文化屋场间包含着280个宗祠和礼堂。“以祠堂和礼堂为载体,我们探索建立文化屋场,通过引领与引导相结合、租赁与投资相结合、政府投入与社会赞助相结合的方针,由政府投入或补助建设文化屋场样板,引领全市文化屋场建设。”临湘市文旅广新局局长陆如勇说。

  张家界市慈利县零阳镇文化站站长向莉介绍,镇里的很多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达到“七个一”的建设标准(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后,都获得了奖励资金,各村用这笔钱购置了新的文化设备,现在村里的文化活动更丰富了,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该县的《慈利县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整合使用实施办法》规定,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村予以奖励,3年累计投入奖补资金600万元,整合资金2700多万元。

  除了建设中的湖南图书馆新馆等省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湖南省目前还有在建市州级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27个,在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94个,达到“七个一”标准的在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近1500个。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湖南未来三年将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成果。

  实现公共文化精准服务

  今年春节期间,遍布郴州市桂阳县各乡镇的300余座古戏台热闹非凡。光明乡、泗洲乡的传统花灯戏,正和镇芦村的民间小调,樟市镇樟市村的舞龙狮表演等精彩节目流动演出……外出打工返乡的李梦林看了演出后竖起了大拇指:“没想到小时候玩耍的古戏台上现在有这么精彩的演出,我给一个大大的赞。”桂阳县副县长张昭介绍,近年来,该县充分保护利用古戏台资源,开展了“百座戏台千场戏”活动,充分激发了广大农村文艺骨干的热情。

  永州市宁远县朵山村2300多名村民中,约有760人习书作画。这个书画特色文化村的形成离不开当地开展的公共文化精准服务。宁远县文化部门以朵山农家书屋为平台,协助村里筹集经费,征集征订了书法美术类期刊供群众借阅,并指导和协助该村举办了三届村级农民书画展,展出原创作品近千幅。

  根据湖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湖南将精心组织开展大调研活动,对接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适配度,实现公共文化精准服务。如长沙宁乡市制定了公共文化需求调查问卷和设施建设标准,有效规范了免费开放服务内容,量化了流动服务、文艺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的时长和参与人数。

  加大文化精准扶贫力度

  据悉,湖南将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类资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并进一步盘活贫困地区文化资源,积极总结推广“非遗+扶贫、文化+旅游”等模式,帮助贫困地区走出一条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可持续的致富之路。

  截至2017年底,在贫困地区推行的湖南省农村文化志愿服务“阳光工程”累计发展村级文化志愿服务团队242支,开展演出、培训、讲座等群众文化活动179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6万余人次。

  在邵阳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的“花瑶古寨”崇木凼村,文化部门组织当地的留守瑶族妇女成立了花瑶挑花合作社,并运用“互联网+”将挑花作品卖到全国各地,让留守妇女在传承民族技艺的同时脱贫致富。

  “未来3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公共文化领域相关法律、政策,发挥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带动作用,聚焦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把落实政府责任、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促进效益发挥作为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湖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禹新荣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湖南:文化建设助推文化扶贫

2018-04-05 08: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