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结果显示,今年相 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 等困难,全 国约1/10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 较去年同比减少 15%。据初步统计,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 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出口订单减少 珠三角纺企转型中求生存
长三角棉纺企业现亏损 行业面临大考验
中国鞋都生意清淡 正在困境中求局变
东莞企业倒闭潮调查:出口大户的生死劫
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停工 民间高利贷泛滥
浙江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大 融资成大难题
融资难问题突出
在诸多的矛盾中,融资被认为是中小企业当前最为紧迫的事——宏观经济的影响最终将通过影响资金链传递到企业当中。一边是银行存款激增,一边是民间类金融机构借贷汹涌,高利贷泛滥,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断链的危机。
多重因素导致
国际经济衰退 外贸出口减速
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产品市场主要是在国外。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需求量大幅下滑,我国出口减速,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类反倾销案件频发。东南亚等新兴国家制造业飞速发展,使中国制造竞争优势削弱。
人民币升值增压力
不少接了订单的工厂,会忽然发现自己按照当时汇率计算出的利润,竟被人民币升值蒸发得一干二净,甚至于亏本。许多中小企业反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旦破6.5,将是一个坎,很大一部分出口生产企业会被压垮。许多企业不接单怕失掉客户,接单怕亏损,处于两难境地。
生产成本上升 利润缩水严重
近年来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环境成本都大幅度提高。考虑到成本上涨和汇率的因素,珠三角企业希望提高出口价格,但海外采购商并不接受成本上涨以后的新报价。无法提价致使企业只能压减自身的利润空间,
出口退税率下调
为了缓解贸易顺差持续高涨的压力,去年7月1日国家大幅调整出口退税,直接影响到浙江的一批优势行业和大宗出口产品。据纺织工业协会测算,2007年下半年,由于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服装行业利润将损失48亿元,利润率将下降0.26个百分点。
应该如何看待?
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大背景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月度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比6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10%,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6977亿元,同比增长14.4%。
中国制造站在十字路口
“中国制造”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过去的30年廉价劳动力、低资源价格和高退税补贴,造就了“中国制造”的辉煌。在贸易壁垒、成本“倒逼”下,这种发展方式步履维艰。去年开始,中国实施转型战略:《劳动合同法》提高职工福利标准以及法律保障;人民币持续升值,并下调出口退税;提高环保成本以及资源价格等。专门针对外资企业实施两税合一,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以及外资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成本大幅上涨的压力。
大洗牌背景下产业转向
基础含量低、长期依赖廉价劳动力获取竞争优势的行业面临转型及产业升级,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一直着力强化淘汰落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以及基础产业。政府希望把极其有限而昂贵的土地,腾给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反映在政策层面上,就是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环保监控在不断调整,外贸出口企业一直在负重前行。
中小企业不支持不行
国家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同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绝大部分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就业。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的背后,就是大批劳动力的失业。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稳定,国家财政才能稳定,就业才能稳定,社会才能稳定。
没有中小企业 大企业也活不了
虽然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在城市结构布局中越来越强势,但服务业、加工业在整个经济布局中尚占有重要比重。中小企业萎缩,将影响到下游大型制造企业的零部件和元器件供应。一所大企业,需要大量中小企业为其配套,形成产业链。以华为公司为例,就有几千个中小企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
发达国家经验: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命脉
中小企业在上述发达国家往往被当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命脉,并且给予了足够的支持。英国、韩国、美国均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经济战略重点之一,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经济战略重点之一。如美国,中小企业创造了2/3的新增就业岗位,被认为是美国经济的发动机。
宏观调控定调:一保一控一抑
上半年刚过,在基本部署好地震灾区群众生活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工作后,国务院领导同志立即着手对当前经济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分别到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华北等地考察、了解经济运行情况。温家宝指出,做好当前的经济工作,要处理好六大关系>>>>详细
宏观政策微调拉开序幕 退税信贷并举是信号
部分纺织品出口退税上调、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调增是落实“一保一控”调控目标所采取的政策微调。未来为了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目标,税收、能源价格也将体现适时适度微调的原则,并且政策的联动性也将进一步得到体现>>>>详细
央行上调信贷规模 2000亿救中小企业
央行以不成文的方式,同意调增2008年度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本次调增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对全国性商业银行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这将直接给广大中小企业输血2000亿元>>>>详细
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回调至13%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今天起由11%提高到13%。这对目前经历“寒冬”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无疑雪中送炭。按照6.8的人民币汇率折算,企业利润将增加176.8亿元人民币>>>>详细
国家欲建立中小企业银行 解决融资难
国家发改委联合有关部门已经出台民间借贷相关规管的细则,积极推进的小额贷款业务。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探索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详细
微利型中小企业所得税起征门槛或提高国家现在研究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小型微利工业企业所得税起征门槛提高,有可能把纳税规模标准从年纳税额30万元提高到约50万元,逐步建立一个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机制,探索按照中小企业对财政税收贡献率大小逐年增加配套优惠的税收制度>>>>详细
工信部:正研究新政策扶持纺织业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朱宏任公开表示,继前段时间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2%以后,还有一些政策措施建议正在拟定研究的过程中,包括信贷、财税、对中小企业支持和扶植以及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鼓励等各方面的政策>>>>详细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专项资金35.1亿
中央财政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资金支持和税收政策,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截至2007年末,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169.4亿元专项资金>>>>详细
各地政府伸出扶持之手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一些地方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困境,需要通过加快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也需要国家在政策上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说。>>>>详细
重庆:将出台七大措化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
浙江:三条规矩避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脱缰"
广东: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长三角经济外扩迫在眉睫 相关方案将出台
云南省全面推进中小企业上市培育
上海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3万元就可开公司
温州民间借贷破冰 小额信贷公司试点
山东扩大债券融资规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陕西加大扶持 开拓非公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河北中小企业融资难 金融创新"雪中送炭"
河南实施新规 多项政策力促中小企业发展
临沂市商业银行全面启动中小企业救助计划
企业应如何应对?
要学会和银行打交道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王丽丽认为,中小企业主金融知识单一、面对银行时不善于宣传展示自己,这些因素已经影响到了中小企业正常开展融资活动。跟银行打交道的时候,第一要展示自己,第二要问银行最近有没有什么新产品和服务适合自己? >>>>详细
“引凤”需先“筑巢”
银行的信贷原则、风险防范机制决定了其对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的产业,对财务制度不完善、存在诚信问题的企业不放贷,或是慎贷。中小企业要解决融资问题就必须先解决自身财务状况不透明、缺少诚信意识等问题>>>>详细
产业升级是必经之路
产业升级是中小企业的一条必经之路。中国基本上具备了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条件,而且,从人均GDP的水平和城市化进展的需求,都客观的要求中国经济向服务型转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想脱困,也要向服务业转型>>>>详细
应自力更生 全靠政府不现实
不少深处困境的企业都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希望依靠政府政策的转变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一些专家给这些企业泼了一瓢冷水,“寄希望于政府政策或者出口退税政策改变目前困境是很不现实的,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实现转型。” >>>>详细
马云:做强做好不做大
他建议,中小企业在这个“冬天”不妨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产品是不是市场需要的?它能不能够创造价值?”
冯仑:转型或者缩减
“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一面”。创业者在看到其他企业倒下时,需要遵循市场未来的发展逻辑来安排公司战略。
史玉柱:了解自己的竞争力自己最了解的行业才最容易形成核心竞争力。进入另一个行业后只能从零开始,不但无法与其他企业竞争,还丢失了自己原先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