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只此青绿》刷屏,“只此一卷”为何惊艳无数人

2022年02月02日 07:09    来源:文汇报    宣晶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1月31日,群舞《只此青绿》登上央视虎年春晚,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跨越千年的梦境,激活了观众心里的传统文化基因。此前,群舞《只此青绿》曾亮相哔哩哔哩(B站)跨年晚会,7分55秒的B站版《只此青绿》目前播放量超过500万,优雅的“青绿腰”成为爱舞者竞相模仿“二创”的新热点。

  从B站到央视春晚,“只此一卷”为何惊艳无数人?绝美群舞选自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灵感来源于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此卷出自北宋画家王希孟之手,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以翩跹舞姿勾勒出如诗如幻的山河图景,讲述了一段跨越古今的艺术传奇。

  何为“青绿”?于诗情画意中,读懂山河之美

  青绿意象是东方“美”的提纯,是舞蹈“审美的眼睛”。由于时间限制,虎年春晚上展示的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的一段群舞,将《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设色抽离出来,抽象成女性人物形象。“我在整部剧当中的角色是青绿。”领舞孟庆旸说,“青绿”是纯写意的,演绎时需要打开无垠的想象空间。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隐入画中……宋画之美、中国古典之美在舞台上众仕女的步态中,走入了观众的心灵。

  “静待”“望月”“落云”“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造型动作铺陈在舞台,一呼一吸,尽是山河。据编导韩真解析,群舞《只此青绿》的部分造型和动作表达出群山层峦叠嶂的概念。舞者头饰像是《千里江山图》中的山石;衣裙颜色是断层的,上为石绿,下为石青。领舞孟庆旸的出场造型双袖下垂,既像山的纹理,又似山间飞瀑。让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青绿腰”其实叫“险峰”,描摹着山峰险要陡峭处。舞者们以不同造型和体态变化模拟山峦,舞蹈不再只是女性的柔美,更体现出一种大气磅礴,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岁月。

  从去年8月首演以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已在全国18个城市巡演50多场。得知节目要上春晚,编导周莉亚坦承“压力非常大”。“春晚时间非常宝贵,哪怕是短短6分钟,我们也希望以一种更加完美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如今,《只此青绿》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让人们在诗情画意中,读懂山河之美。

  为何“入画”?在画卷收展间,踏入时光循环

  余音绕梁传古韵,咫尺千里舞江山。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并不只有“青绿”,另一个经典选段“入画”曾在《国家宝藏·展演季》播出。这部被粉丝称为“宝藏”的舞剧采用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现代故宫研究员潜心钻研《千里江山图》,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走入了王希孟的内心。

  《只此青绿》的舞台被巧妙设计成多层同心圆,还原了中国传统画卷的“展卷”过程。那转动不息的舞台仿若镌刻民族记忆的年轮,引领观者踏入时光的循环里。剧中,通过展卷人的眼睛,观众还看到了王希孟背后的工艺人——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以及宋代工艺技术的登峰造极。

  《千里江山图》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气象万千,壮丽恢弘。为精准再现宋代美学,主创团队先是研究《千里江山图》,后又遍览宋代的诗词和绘画,在古书画中求证。除了与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开展座谈之外,他们还邀请了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仇庆年、汪爱军、张文年、郑小华走进排练厅,为演员进行非遗工艺指导。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创作花了一年多,又花了五个半月排练,才最终搬上舞台。韩真、周莉亚透露,为了让演员们呈现沉稳的舞台效果,排练时用了大量诗歌引导。“我们一直说‘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诗词表达了一种心胸,这种心胸是我们对于古人的理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里文人的理解。”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央视春晚《只此青绿》刷屏,“只此一卷”为何惊艳无数人

2022-02-02 07:09 来源:文汇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