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蛛应巧

2020年08月24日 21: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综合   

  

  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七夕习俗喜蛛应巧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喜蛛应巧”即在七月初七晚,将捉来的喜蛛(一种红色的小蜘蛛)放在首饰盒里或其他器皿里。第二天清晨,打开盒子观察蜘蛛结网的情况,如果网结得方圆得体,疏密有致,即预示着这位乞巧者心灵手巧。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

  七夕有“蜘蛛乞巧”的习俗,并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演变。唐时视蛛网稀密判断得巧多少,宋时则以蛛网是否圆正为标准,明代又有不同,发展为“七夕乞巧,使蜘蛛结万字”。

  这里的“万”指的是“卍”,而蜘蛛织网本领精巧,能织出形状规则的丝网,也能织出“卍”字。皇室帝王就以此代表江山永固,而百姓用来表示子孙延绵,富贵安康,所以才有了“卍字不到头”这句话,意即富贵不断,福寿千秋。

  乞巧在古代很盛行,尤其是妙龄女孩更是乐此不疲。为何?其实这里面并非仅是“乞求心灵手巧”的需要,“乞巧”的潜意识里其实是“乞爱”,是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渴望。

  七夕习俗:喜蛛应巧预兆好姻缘 

  农历七月初七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有人又称之为“乞巧节”、“女儿节”。

  由牛郎织女故事衍生而来的民俗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风俗是七月七“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女孩子乞求心灵手巧,实是乞求智慧和技能。

  七夕有这样的习俗:“有喜子网于瓜上,以为应符。”“喜子”就是蜘蛛,古人视蜘蛛为吉祥物,有“蜘蛛集而百事喜”一说,所以将蜘蛛称为“喜子”。如果蜘蛛当夜在瓜果盘上结网,就算应验,乞求到“巧”了。如果蜘蛛所结的网圆整而细密,则最巧,更喜庆。

  陆玑《诗疏》载:“‘喜子’一名长脚,荆州河内人谓之喜母,此虫来着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人们把喜蛛喻吉光。喜蛛落下象征“喜从天降”。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林秀敏 )

喜蛛应巧

2020-08-24 21: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综合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