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遍布全国各个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标语,在经历了70至80年风风雨雨后,绝大多数已经湮没无存。为了抢救所剩无几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教育意义的红色文物,国家在现存红军标语最多的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建设全国第一个“红军标语博物馆”。炎陵县10日宣布,“红军标语博物馆”主体已经完工,7月份将正式开放,向社会各界展示大量珍贵的红军标语原物。
位于井冈山西麓的炎陵县,不仅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归葬之地,上个世纪20至30年代还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活动的重要根据地。据炎陵县文物部门介绍,由于炎陵县山高林密、人口稀少,很多建筑物墙壁上保留着内容完整、字迹清晰的红军标语有240组(条),其中含漫画、组画、对联、留言、红军识字班墙报成绩等,字里行间迸发着大革命时代红军的奋斗激情。在其他地方红军标语因为自然和人为原因大量湮没的情况下,炎陵县现存红军标语保留数量、内容和署名部队番号居全国之冠。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文物部门近两年采用揭取等办法,对红军标语原物采取了严密的保护措施。经中宣部批准,在炎陵县城始建于宋代的洣泉书院旁,建设占地面积约8200平米的全国第一家红军标语专题博物馆,专门用于收藏、保护和向社会公众展陈这些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炎陵县委宣传部外宣办张兴林介绍,主体完工的全国第一个“红军标语博物馆”将展陈文物专家在炎陵县全境揭取的近300条红军标语实物及资料档案。为丰富馆藏内容,炎陵县还收集其他革命文物、苏区民俗文物约1300件。未来,以红军标语为主题的红色文物征集和馆藏的范围还可能扩大至全国。目前,湖南文物专家正在抓紧对首批进入博物馆的文物作审核和鉴定,“红军标语博物馆”计划于今年3月底试开馆,7月份正式开馆。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