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繁星戏剧村

2011年02月21日 14:41   来源:北京商报   
    演出旅游“一家亲”

    “我们春节之后的一段时间演出不错,1-2月演出票房加上园区的活动效益,每天能有接近2万元收入。”尽管媒体纷纷披露北京小剧场业的平均上座率不足五成,繁星戏剧村董事长樊星仍是勾画着美好的未来蓝图。

    繁星戏剧村建村投资近3000万元,面积近500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700万元。自2009年11月份开业以来,一期开放了5个小剧场,其中200个座位的剧场两个、150个座位的剧场一个、80个座位的剧场两个。开业至今一年有余,繁星一直推行低价票策略,单场观众接近200人左右。但樊星实话实说,刚开业时上座率虽然保持在八成左右,实际买票的观众也就三成左右。做客户挖掘和观众培育成为剧院工作的重点,邀请了周边大学生、社区居民免费观看,甚至有些人都是第一次进剧场看戏。“目前只有日常运营费用是笔大开支,预计总投资要五六年才能回本。”

    所以,繁星一直在寻求着创新发展模式。繁星戏剧村推出“场制合一”的概念,即剧场运作和戏剧制作一体化,将有2/3的演出剧目由剧场出品,剧目形式十分多元化,有话剧、音乐剧、形体戏剧、儿童剧和各种实验戏剧等,能够适应不同观众群体的欣赏需要。随着戏剧村的推进,内容的丰富和品牌推广同样成为重要的方向。既然舞台剧缺乏成熟的编剧,现在拥有优秀小说资源的出版社就成为他们的合作对象,拥有一定读者群的畅销小说也将是他们改编的重点。去年,他们和阅读器杂志社达成战略合作,该社以女性题材见长,很多作品在读者群中影响比较大,为了版权增值,阅读器杂志社也在做拓展计划,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近日西城区旅游局主动找到我们,希望能共同开发一些特色的旅游演出,也为西城区的旅游开发一种创新产品。”樊星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这开发了他们一条新的思路。“目前繁星的主要困境是演艺大环境不佳,造不了‘势’。如果西城区政府能带头把行业环境提升一下,对我们长远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樊星跟记者分析,这个提议让他们想到了园区规模化发展的道路。繁星戏剧村本身根植于一个园区,基本是四合院群落,兼具清末风格和后现代的LOFT式建筑,里面的业态除了剧场,也有当代美术馆、古董家具馆等综合艺术馆。“目前的旅游演出产品是以结合自然景观为主的大型演出,而对北京来说,让游客感受城市文化魅力的小型演出也可以做,而北京小剧场业本身就在全国领先,别的城市想做都做不了。”樊星构想着在他们剧场开发一些拥有北京味儿的实验话剧、小型音乐剧,在暑期开出一到两档,让观众来到这里能够游览园区,看看演出。“我们的地势也不错,离国家大剧院、什刹海、天安门、老舍茶馆等都很近,可以借势。”樊星表示,他们将主动邀约北京市旅游局,共同研讨在这里开发旅游演出的具体计划。

(责任编辑:王婉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