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三期)在北京举办。此次展览中国美术馆从8年来的馆藏捐赠与征集作品中精选了近600件作品,涵盖中国古代书画、近代美术作品、国际美术大家精品。
此外,由民革中央、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第三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也同期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共展出90余件绘画作品,其中部分艺术新秀的作品也凸显其中,这些作品的题材广泛多样,无论山河新貌、家国大事,还是民生百态、都市见闻,作者们都能真诚投入,用朴素的画笔描绘出砥砺、昂扬的时代图景和美好、悠长的人间温情,主题性与艺术性紧密通融;在艺术形式探索上也显现出丰富多变的视觉面貌,从一些优秀作品中可以领略到饱含新意的创作视角和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具有新时代美术创作的样式特征。
特别引人关注的有青年美术家鞠瑶,她的作品同时在这两个展览中崭露头角。其中的中国画《窗边》由中国美术馆在2020年收藏,在此次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三期)展出。此幅以“抗击疫情”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也曾在2022年3月份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中展出。而入选“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的中国画《新百子图》,也被评为此次展览的优秀作品。我们特别邀请了青年美术家鞠瑶女士,对她的这幅新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百子情态任天然
青年艺术家鞠瑶解读《新百子图》创作理念
百子图作为一种绘画样式范例,与女孝经图、九歌图、兰亭图、七贤图等诸多绘画图式一样,经历代流传与发展,延续了近千年之久,但是发展至晚清及民国初年,百子图逐渐成为了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中的装饰题材,尽管图式内容变化并不大,但与其起源之初的面貌与功能已相去甚远。时至今日,百子图已几近失传,人们可能还知道胖头娃娃坐在莲花上寓意“连生贵子”、怀中抱着鲤鱼寓意“连年有余”,却鲜少有人知道这些图像最早都出自百子图,而百子图中的图像绝非仅仅是儿童嬉闹这般单纯,其实画面中的每个活动、每组景致、每个器物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绝非简单罗列,一幅百子图中囊括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民俗活动、生活方式、服饰礼仪等等,而从百子图历朝的流变中我们又可以发现文化与习俗的传承与变化。
因此,我决定用我的画笔来描绘一幅二十一世纪的“新百子图”,让这一古老的图式在新的时代复活并焕发新的生机。
画面上半部主要表现的是冬季情景,主要描绘了四组图像,即枪战戏、除夕放炮竹、堆雪人、元宵节戏彩灯。
作者介绍
鞠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鲁晓波教授),美术学博士。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导师:孙志钧教授)。
2019年6月,作品《望》入选“同工异境”中国工笔画作品邀请展;
2019年7月,作品《春》入选“心象物象”新水墨沙龙展第二季;
2020年8月,系列作品《凝》入选“游于艺”全国中国画作品邀请展;
2020年9月,作品《窗边》入选“香凝如故”第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第六名;
2020年12月,本人入选《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年度艺术家
2021年8月,文章《关于“百子图起源于百子帐”的驳议》发表于《装饰》杂志(美术类核心期刊);
2021年8月,作品《窗边》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22年2月,文章《宋高宗对南宋画院艺术的影响》发表于《美术观察》杂志(美术类核心期刊);
2022年3月,作品《窗边》作为馆藏作品,再次入选中国美术馆“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
2022年9月,作品《新百子图》入选第三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评为优秀作品;
2022年11月,作品《窗边》作为馆藏作品,再次入选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三期)”;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