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海外内容办展,如何更好与本土化语境连接

2023年03月22日 09:29    来源:文汇报   

  月白釉

  正当上海博物馆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持续掀起观展狂潮,东一美术馆“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分馆“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将陆续启幕的消息,再度拉满大众的期待值。

  近年来,上海的美术馆事业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艺术展览生态分外引人瞩目,构筑起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拼图。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特点就在于国际化——世界艺术“顶流”特展纷至沓来,全年不断档;与蓬皮杜艺术中心、泰特美术馆、乌菲齐美术馆等国外重要艺术机构长期携手;全球艺术家都热衷于选择上海作为亮相中国乃至亚洲的首选秀场。足不出沪便能尽览世界级艺术作品,给观众带来莫大的福音。与此同时,业内对于展览本土化的呼声也愈加强烈。

  这样一种本土化,并非指简单举办聚焦本土化内容如上海故事、中国故事的艺术展览,梳理、呈现城市或美术馆丰富多元的艺术资源,更是指从自身基因、本土语境出发策划展览。它意味着一种策展思维上的转变,化被动为主动,在国际视野中坚守自我。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最终是为了沉淀出自己的品格与态度。

  需要明确的是,本土化与国际化不是二元对立的。应当审视的,其实是仅有他者视角的展示。任何艺术的萌生,无论内容、方式还是观念,都与其所处的地域、社会、时代等语境息息相关。因而,引进海外相关内容办展,针对本土化语境生发出的连接显得尤为必要,不仅将拉近观众与展览内容的距离,也将激发更多的思考。令人欣喜的是,最近一两年以来,上海的部分展览多少显出本土艺术机构在这一向度拓展的趋势,也为未来展览的本土化指明方向。

  这种连接,可以来自艺术家本身与中国、与东方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西岸美术馆的“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特展,在最后一个展厅将康定斯基晚年的艺术作品与三千年前中国的青铜器并置陈列。晚年定居巴黎的康定斯基,对中国艺术尤其是古代青铜器流露出特别的兴趣,展览呈现的这组对话,正是让人得以窥见中国古代青铜器究竟如何影响了康定斯基这位西方抽象先驱的作品,成为文明互鉴的最好例证。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丁丁与埃尔热”特展,辟出了一个满溢着中国味道的展厅,特别为中国观众揭秘隐藏在《丁丁历险记》中以中国为发生地的《蓝莲花》故事背后真实的跨洋友谊。

  这种连接,可以来自策展方所促成的艺术家与在地文化之间的一种呼应。外滩美术馆举办的瑞士著名艺术家约翰·阿姆莱德中国首次大型个展“再,再”中,一座想象中的“虎丘公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既新奇又亲切。公园延续了中国人喜用就近街区命名的传统,以“虎丘”二字呼应了美术馆所在的街道,由阿姆莱德和来自上海的摄影师张家诚合作完成。阿姆莱德为该空间精选了九幅不同媒介和类型的作品,张家诚则将它们置入上世纪末颇具怀旧感的生活场景中,借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重新思索设计的想象力。再看浦东美术馆正对两千年前古罗马文明进行盛大展示的“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一张标注罗马帝国与中国汉朝往来路线的地图,拉近了中国观众与这个展览的距离。展览以背景板文字揭示,原来,早在两千年前,古代中国人和罗马人已展开彼此间的想象。

  这种连接,也可以来自展览内容与本土在精神层面上看不见的对话。西岸美术馆“巴黎建筑(1948-2020):城市进程的见证”特展看似呈现的是众多巴黎案例,对于与巴黎同属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来说,却正是可以从此次展览呈现的诸多巴黎案例中汲取经验与灵感,激发关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工业遗存活化、城市更新规划、城市美学等方方面面议题的探讨。

  不少海外艺术资源都能与中国本土语境建立起某种连接。例如印象派的东方情结,以及与中国哲学理念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异曲同工,都将令中国人面对这样的画产生共鸣感;世人景仰的毕加索,对齐白石推崇至极,并曾一语惊醒张大千;莫兰迪经典的静物画,与东方绘画哲学中的禅意似乎存在着某种精神上的交汇。甚至于,任何内容如若置于比较视野中,都将延展出对于本土有价值的思考。在展览中,这种连接如何建立,考验的其实是策展能力。在业内看来,目前国内的很多海外艺展均有待进一步加强比较视野,深化与本土的连接。

  美术馆最为拳头的文化产品就是展览。这是策展团队与展品共同呈现的一件全新作品。展览的建构,关系到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在多年的跨国合作中,一些知名博物馆倒是给美术馆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除了引进国外特展,也时常携手国外知名艺术机构联合策划特展,更重要的是,把凝结中国文化精粹的展品通过自主策划推送到一个个合作展馆。仅以上海博物馆为例,该馆2021年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合作,联合来自7个国家的12家知名博物馆及收藏机构举办的“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将陶瓷作为东西文化间对话与互动的载体。而其近年来文化“出海”地,则不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等全球博物馆“顶流”。当然,如此具有本土化思维的国际合作,首先需要馆方自身内功过硬,赢得业界尊重。而美术馆业内之所以呼吁展览的本土化,其实正是在呼吁策展能力的提升,以及由此带来的美术馆影响力的扩大,话语权的建立。

  美术馆不应仅仅是网红打卡地,其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传承传播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文化、彰显城市精神品格。当其面对全球各地抢滩登陆的优秀艺术品,能够以本土化思维二次创作出一个个全新的展览,唤醒文明互鉴的灵光,开启广阔深远的思考,才可谓真正在本土观众心中也在世界美术馆行列刷出存在感。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成琪 )

引进海外内容办展,如何更好与本土化语境连接

2023-03-22 09:29 来源:文汇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