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兴城 老城维新

2022年09月27日 09:26    来源:广州日报    杨博、张冬梅

  近日,广州市召开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工作要求,对文化强市建设再动员、再部署。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厚植底蕴、守正创新,扎实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不断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本期《理论周刊》特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杨英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文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哲学与文化教研部教授李仁武三位权威专家学者进行解读。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只有文化的昌盛,才有文明的昌盛。如何理解文化强市的时代意义?

  杨英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诚哉斯言。文化最终决定着一国道路、理论、制度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日臻完善,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静水流深”般潜移默化之影响。以中国文化为其底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科学认识全球发展大势、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而作出的重大判断。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文化自信愈益彰显出强大的心理建设作用。

  总书记视察广东广州时提出,广州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方面出新出彩。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扎实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奋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从文化视角来看,如何准确把握“老城市”与“新活力”的内在逻辑?

  胡文臻:正所谓“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要遵守历史文化发展的规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待中华民族的历史,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和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相辅相成、统一的关系。只有把握好这种统一的关系,我们才能面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每一个进程,来研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这是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老城市”与“新活力”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一个前提。

  岭南文化是广东极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既具有历史性,也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文化强市的基础工程是传承弘扬岭南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岭南文化代表了文化发展过程中先进力量的部分。文化强市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区域文化,而区域文化中特色的部分是岭南文化。广州人代代相传、代代培育、代代有建树,不断推动岭南文化向着先进的方向发展;广州人把中国历史文化的先进成分与岭南文化融合起来,创造了具有对外开放特色的岭南文化;岭南文化彰显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展示了其所独具的多元、开放、包容、务实、重商、敢闯、平和的文化精神特质。

  李仁武: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精神根脉,也是城市发展的阳光雨露。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是推动文化强市建设、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城市文化功能、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必然要求。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了解历史文化才能真正“读懂广州”,传承历史文化才能更加“热爱广州”,弘扬历史文化才能更好“奉献广州”。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中心地,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以岭南文化为底蕴的城市历史文脉也十分鲜明。在这里,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等多种文化融合发展、熠熠生辉,勾勒出一幅既古老又现代、既岭南又国际、既开放包容又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画卷。

  如果将城市看作“文化的容器”,那么这个“容器”里必然有“老”也有“新”。在城市发展中,“老”与“新”总是相对的,在时空转换中既需要彼此衔接,更需要相互赋能。正是因为老城市的深厚底蕴,新活力昂扬迸发、源源不竭;正是因为新活力不断焕发,老城市历久弥新、出新出彩。因此,要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做好面向现代生活的融入、转化和提升,让传统与现代在城市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得到完美结合。可以说,永庆坊就是实现这一完美结合的实践范例——用“绣花”功夫让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机,广彩、广绣、粤剧的传统技艺与当下活态传承都在这里流传和演绎。在广州,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于广州而言,立足于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把岭南文化的优秀传统与我们党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为一体,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才能充分激发城市文化发展的活力与优势。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我们是历史创造的一代,也是创造历史的一代。广州如何借助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让老城市的深厚底蕴在新时代出新出彩?

  杨英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远的战略眼光、深沉的文化自信,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重大部署。

  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当然融合了广东人民的首创精神,融合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韵律。

  无论是文化强国,还是文化强省、文化强市,首要的是总结出文明复兴的首创精神,特别是那种坚持敢于斗争,杀出一条血路的大无畏精神;其次,要探索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积极文化因素,并通过多种形式发扬之、光大之;再次,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提升文化产业的质量和水准,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扎扎实实的贡献。

  李仁武: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以文兴城。以历史文脉保护传承为重要抓手,深耕文化“软实力”,筑牢发展“硬支撑”。要树立并增强文化思维和文化考量,通过创新与传承的并举、开发与保护的兼顾、经济与文化的联动,让历史得到现代的延伸,让现代得到历史的支撑。要基于科学态度、先进理念和专业知识来推动城市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系统推进、分级实施、精细治理。要加强并完善制度设计,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注重文化资源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品牌化提升和活化利用。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动文化内涵与城市品质交相辉映,让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成色更足、更可持续。

  新征程上,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务实的举措,在历史文脉传承与城市现代发展之间实现良性循环、互动共赢,持续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奋力把广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成琪 )

以文兴城 老城维新

2022-09-27 09:26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