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三方观察丨实现精神共同富裕 艺术能做什么?

2022年08月26日 13: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实现精神共同富裕,艺术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日前,在北京大学2022“艺术振兴与精神共富”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如是说。

  精神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个人创意创造力出发的艺术,可以对个人身心进行调节,对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及人与自然的平衡都发挥积极作用。

  实现精神共同富裕,艺术能做什么呢?

  艺化乡村

  浙江余东村是一个艺术村落。800名村民中有近400人是农民画画家。有数据显示,2019年农民画和相关文创产业的的产值2019年已经达到800万元,到2020年达到1500万元,年增速都非常快。预计到2021年能达到3000多万元,人均收入增长已经达到三、四万。“已经通过艺术实现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蔡尚伟说。

  蔡尚伟认为,艺术共享是精神共富的应有之义。精神富裕从个人角度来看,应该从精神风貌、精神动力、理性认知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几个基本维度来探讨。艺术是创造物质财富从而带动精神共富的重要手段。因此,他提出了“艺化乡村”的观点,并认为艺化乡村是物质与精神共富,城市与乡村共富的重要路径。

  蔡尚伟进一步解释,艺化乡村首先是乡村的整体艺术化,把整个乡村作为一个艺术品来打造。然后是各个要素环节艺术化,包括衣食住行,最核心是村民的艺术化,村民本身有艺术自觉,然后变成有艺术创造能力的人,最后实现完整的艺化乡村。“艺化乡村从逻辑上来说,可能是由内而外的动力,也可能是由外而内的植入。”

  四川新津月花村,一个由艺术家研学带动精神共富的村落。当地有剪纸、版画、雕花等一些民间艺术基础,利用这些文化艺术基础,艺术家通过研学盘活资源,打造乡村研学营地,今年5月正式运营,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目前为止,已经为两百多家机构、企业和家庭提供了两万多人次以上的艺术研学相关服务。帮助村民获得工资性收入超过了四十万元。“初步呈现出带动当地精神共富的态势。目前正在利用村民闲置房屋改造建设民宿,让村民搭上乡村振兴这班车,共享发展红利,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共富。”蔡尚伟说。

  “物质生活的富裕和精神生活的富裕,一定要有艺术这个维度。没有艺术的共富。很难谈完整意义上的富裕。”蔡尚伟说。“在乡村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蔡尚伟看来,乡村作为艺术产业载体,在资源成本和空间拓展性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乡村也自带美学属性和艺术性。目前艺化乡村还存在村民主体参与性不强、公共配套设施不健全、村民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下一步将从优先发展区位优势艺术村、激发乡村传统手工艺活力、打通艺术产业全要素的乡村流通渠道、打造艺术村为乡村旅游致富新极点等方面进行改善。

  “未来,乡村共富是整个国家共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乡村共富离不开物质共富和精神共富的协调,而真正要实现的是乡村精神共富。”向勇说。

  美学乡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悦迪这几年一直在从事小镇美学的研究,他认为,精神共富和物质共富就是“身心共富”。

  作为“小镇美学榜样”的评委,刘悦迪看过很多美丽小镇,他认为,这些小镇的共同特点就是既小且美,同时回归人居属性。“中国乡村其实都应该找到一种本土性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情境。”

  刘悦迪认为当前一些乡村建设特别是美学乡村建设出现了不少问题,概括起来有五点。第一个是表面的美化,脱离了乡村本身的文脉,与生活隔绝。“很多艺术院校师生到乡村里涂抹一下,觉得这就是艺术乡村,可是他画的可能是毕加索,可能是梵高,与本地文脉没有任何关系。”第二个是驱逐了生活。很多乡村经过发展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阶段之后,把本地人的生活驱逐了。“很多水乡基本上都没有本地人居住,没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基本上是一个小商品集散地。”第三个是城市的思维。“往往城里的人用城市生活的模式破坏了乡村原有的村落形态,认为只要把城市模式搬到了乡村,就是适合乡村的,这是完全错误。”第四个是生态的破坏。对自然风貌进行过度化的改造,连地方的水系都进行了改造。最后一个是和谐的失衡,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失衡。

  刘悦迪建议把美丽乡村改成美学乡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含义却大为不同。“美丽乡村更加注重硬件改造,更加注重经济建设,而美学乡村更加注重文化的复兴。当然这种文化的复兴并不是拒绝现代科技手段。高品质的生活也要融入乡村,改善乡村的生活品质,拉近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生活水平。”

  “许多有特色的小镇开发的旅游项目,不仅使小镇外在景观更美,而且使项目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种改造不仅能够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而且可以美化乡村的环境景观,但最核心的还是让这些外在的改造与民众的乡村生活之间形成血脉相通的关联。”刘悦迪说。

  一人一艺

  2021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指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在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基础上应运而生的。“精神共同富裕的核心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既要使人民主体享受丰富的精神文明成果,也要使其具备一定水平的文化创造力。精神富裕,应该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效统一。”

  2016年,宁波市下发《关于“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一人”是指全市每个人,“一艺”是指用5年时间,让全市80%的人至少能认知或掌握一门艺术,大量的文化艺术服务因此来到老百姓身边。宁波提前一年就完成了任务,2020年,经过第三方测评,全市“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综合参与率达到82.93%。

  “全民艺术普及也实现了市民艺术修养的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在推进群众精神富有,助力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中充分彰显着文化力量。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詹荣胜说。

  在范周看来,这项工作有力的使精神共富向众生和基层前移。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从基本立场来说,包括了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一个内在的统一。但是只有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才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向勇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成琪)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文旅三方观察丨实现精神共同富裕 艺术能做什么?

2022-08-26 13: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