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开的旧书店,是延续也求更新

2022年08月18日 09:00    来源:解放日报    吴心怡

  在复旦大学附近经营20多年的“复旦旧书店”,或许是上海目前规模最大的实体旧书店,在爱书人心中占据了特别的一席之地。书店于去年12月为配合社区建设改造而暂时关门停止营业,最近在“网红小马路”伟德路上重新开张,店名招牌上熟悉的字迹和那比往昔敞亮的大门,吸引着更多人走进去。

  这家旧书店的命运,从一个角度折射了城市文化的发展,也引发了新的文化思考。

  烈日下推开伟德路上重开的旧书店的门,仿佛进入一片清凉书海。几名读者在书架间静静看书,好像一切都没有变。书店早期是没有空调的,若是在这样的天气去“扫书”,上楼翻找一阵已是汗流浃背了。而且,那时的楼梯还比现在的逼仄难行。但这些对读者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因为逛店“寻宝”实在有无穷乐趣。店里的书一直流通变动,每天见到的都不一样,印量稀少的学术著作,绝版多年的中外小说,不管在爱它的读者心中多么价值连城,统统标以一个爱书学生可以接受的价格。

  书店里也留下了许多复旦名师的足迹。周振鹤教授来这里,很少去看摆放整齐的书架,而对那些堆在仓库还没来得及整理的书感兴趣。陈尚君教授不仅来买旧书,还把自己的新书《唐诗求是》送给店主……顾云深教授曾经给“复旦旧书店”这样留言:赞赏复旦旧书店之坚守精神。书店的命运起伏背后,有着一份城市文化坚守的动人之处。1999年,刚到上海不久的店主张强在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门口摆起旧书摊,这是“复旦旧书店”最早的形态,2000年他有了政肃路门面店。尽管卖的是旧书,但同样受到网店冲击,他2006年就开了第一家网店,在实体店艰难的日子正是靠网店的利润来填补实体店的亏损。不过张强说,实体书店有着不可替代的阅读体验,与其说这是一门生意,不如说它是一种文化交流。

  书本流入旧书店中,各自有不同的原因并走过了不同的路,因此它们比新书多了命运流转的故事。这使人想起过去不少藏书家的印章,常以“曾在某某人处”“某某人读过”为内容,不将书当作自己的专属财产,而是怀着敬意,将书视为比自己更接近永恒的那一个。这其实是旧书店中普遍的真相,每一本流入旧书店的书,都曾在某个场所,寄托了某人的兴趣,组成了某人的知识。只要书还在流传,读书人的兴趣和知识也就没有停止传递。

  城市有了旧书店,平凡爱书人的心灵就有了栖息地与中转站。网络时代,买书变得非常容易,实体书店的生存面临挑战。而新书也仿佛变成了一种流行快销品。过去的书店里,时常能找到出版多年的冷门好书,但随着店面、仓储成本的不断上涨,这已然成了一个奢侈的要求。不少知名书店里出售的书都非常相似。纵使那些以选书闻名的书店,如果没有一杯好咖啡、一种好装修、一面好风景,也不易生存下去。

  所以,书店要不断寻求新的生存方式。张强也在“复旦旧书店”注册不到一年的微信公众号上坦言,会开通网上平台,以一种崭新的方式与朋友们隔空对话,后续还将不断完善线上功能,为读者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书友们有好的体验空间。

  当有故事的实体书店面临命运在城市更新中何去何从的艰难抉择时,人们对知识的情感、对文化传承的真爱,定会为其指引一条延续之路。而这种延续,正是充满着深情的坚守与更新。(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成琪 )

重开的旧书店,是延续也求更新

2022-08-18 09:00 来源:解放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