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三方观察丨新时代新青年:赋予时代文化更鲜活的精气神

2022年04月29日 15: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代造就青年文化,盛世文化同样亦是成就青年的深层力量。从热衷“洋品牌”到“国潮”火爆盛行,从青睐“喇叭裤”到“国服”引领风尚,从追捧“霹雳舞”到“只此青绿”红遍全国,如今,中国青年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发自内心地崇拜、从精神深处认同,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更加自觉,民族自豪感显著增强。

  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他们紧随时代,奋力拼搏,勇往直前。尽管偶尔也会作一些“佛系”“躺平”的调侃,但大多数人都能够以独特的方式探寻内在的平衡与自洽。在前不久国新办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有关中国青年文化发展的数据让人倍感振奋。幸福、责任、自信、开放、勇敢、爱国等名称成为他们从事文化事(产)业,消费文化,弘扬、发展与创新优秀文化的关键词。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

  乡村振兴的接力者

  广阔的乡间田野,有志青年大有可为。

  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张同学、念乡人周周、乡愁沈丹,三位“顶流”三农博主用短视频记录新时代新农人的奋斗故事。他们扎根乡土,用镜头记录“乡愁”。

  事实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追求更高的价值与更大的成就成为绝大多数青年返乡的原因。有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青年都在关注家乡传统文化习俗保护情况。

  作为村子里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听松创始人梅静毕业后一直从事传统村落的规划工作。2015年,她选择回到家乡河北易县,通过众筹方式创办听松书院民宿,后又以不同方式与周围十余处院落合作,打造听松文化社区,并时常邀请外界学者前来开展公益讲堂。这种“民宿+工艺+公益”的模式有效地调动了文化专家、非遗传承人、手工匠人、新农人等多元个体的积极性,赋予这个扎根于乡土的共生文化社区以更持久、更鲜活的生命力。

  2017年,得知家乡有1200多名留守儿童后,原本在外创业顺风顺水的苗疆女子石佳果断决定返乡创业。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她从最开始开展苗绣培训到现在布局苗绣产业链,帮助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妇女回家绣花,过上“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的生活。为拓展苗绣的销路,石佳专门组建专业设计师团队,将传统苗绣运用在服装、饰品、扇子等文创品上,让传统非遗走进生活。同时,通过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以及参加国际展会与时装秀等,让苗绣走出家门,走出国门。

  无奋斗,不青春。在中华大地上,青年人奋斗的身影处处可见。也正因青年一代的文化担当与家国情怀,如今新农村的文化风貌有了更加鲜活的精气神。

  创业创新的践行者

  创意产业正逐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主流。作为创意产业的核心所在,无数青年走在创业创新的前列。

  根据白皮书,2014年以来,在新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大学生创业者超过500万人。在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应用服务业等以创新创意为关键竞争力的行业中,青年占比均超过50%,一大批由青年领衔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喷涌而出。

  2008年,青年设计师孙文涛与曹小兰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在从事产品设计与IP衍生近10年之际,2017年二人决心创业,并逐步培养自身设计团队。创业本就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调整的过程,对于他们而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时刻关注市场最新动态,更新设计行业认知,还要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以快速实现从专业设计师到企业经营者的角色转变。

  曹小兰坦言,虽然有时候难免会感到累,但深知文创本身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既可以连接传统与现代,又能够为生活添彩、为产业赋能。”疫情发生之后,为让更多人体验感受文创之美,他们顶着诸多压力,在景山公园打造了“紫禁之巅文创馆”线下实体店。与此同时,他们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希望在合适的机缘下开展线上业务。在今年6月,他们也将与合作方一起推出自己的数字藏品。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理工大学分中心研究员丁威此前专门刊文表示,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两创”也因此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将文化与人民美好生活结合,将创意与中国实际结合,当下的青年一代早已将此作为积极践行的责任与使命。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近年来,国风文化走红,青年文化自信愈加彰显。《唐宫夜宴》《红楼梦》《只此青绿》《五星出东方》等以青年力量为舞台主力军的作品频频出圈,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均以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为素材。截至目前,2021最美的夜bilibili晚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部分选段播放量已高达1.5亿,点赞达257.3万,网友不由感叹,“美得掉帧,真真是用自家的文化唤醒了最深的文化基因”。

  今年发布的《bilibili年度国风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B站国风爱好者人数超1.77亿,其中,18至30岁的年轻人占比约七成。利用翻糖工艺做出“手办级”精致模型的UP主“糖王周毅”、Minecraft建模的UP主“国家建筑师Cthuwork”,国风音乐UP主“古琴诊所”……一大批活跃在B站上的年轻人用视频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在不远的将来,随着视频化的浪潮,中国会有上千万名有才华的创作者诞生,他们能够创作出最精品的视频内容,而中国的文化(也)能够随着这些精品创作真正地走向全球。”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去年曾公开这样表示。

  在今年冬奥会的开闭幕上,王志鸥带队的冬奥会视效总制作黑弓Blackbow团队,他们中最大的是80后,最小的是00后,大多来自高等院校,充满创造活力。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90后和00后是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他们今后可以在更多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青年文化自信,事关文化强国战略实施,关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当深耕中华优秀文化沃土,与时俱进,不断创造、创新新时代青年文化,在奋斗与奉献中逐梦未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青年故事。(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金金)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文旅三方观察丨新时代新青年:赋予时代文化更鲜活的精气神

2022-04-29 15: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