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也需做好公共文化“加法”

2022年03月18日 10:51    来源:江西日报    张 衍

  “双减”减什么?减的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精力负担。在做减法的同时,也要做好学生课后时间管理的加法。要进一步把握公共文化服务的教育元素,让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成为育人载体。象湖的湖边书屋、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的编钟剧场、北湖公园的党史长廊……近年来,我省各地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着眼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造了一大批结合地方特色、符合青少年审美需求的文化场所,在服务、体验、装饰装修上都进行了创新和改造。譬如,年初开馆的省科技馆新馆,有600余件展品,95%左右的展品可互动体验,让孩子们感受物理奇趣的同时,学习到科普知识。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应当通过文化艺术教育和美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艺术素养。看展览、赏文物、学知识、促思考……省博物馆、省图书馆与学校开展的“馆校零距离”活动,开启了温馨的学习之旅。文化场馆成为连接历史启迪未来的纽带,图书资源、文物资源与课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打造了有质量、有趣味、深受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当然,在供给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还要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要求,通过零接触的方式实现公共文化的服务和共享,更好达到育人目的。如省图书馆利用数字资源,联合多方平台推出了主题展览、答题闯关等多个线上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汲取力量,做到闭馆不谢客、服务不打烊。

  公共文化服务还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打破固有的时空界限,将服务延伸到家门口,多一些家常味和泥土气。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样离不开创新。宁都县小源村依托革命旧址,将古色古香的乡村祠堂改造成为学生“双减”后的快乐驿站,让孩子们驰骋于红色沃土,释放学业压力,感受成长乐趣,便是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让文化之风充盈社会空间,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比如,一些地方探索以“智慧”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社区“智慧书房”,既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又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一些地方突破传统服务界限,充分呼应群众所需,为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开办“四点半课堂”,解决了家长下班和学生下课这中间一两个小时的真空,等等。事实证明,立足本地特点,贴近群众需求,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期待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推出更多创新做法,盘活公共资源,提升服务水平,让更多的青少年品尝到文化的香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双减”也需做好公共文化“加法”

2022-03-18 10:51 来源:江西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