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三方观察丨2021国庆假期成绩单出炉 各地如何“破圈”

2021年10月12日 15: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黄金周,历来是观察经济的窗口。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全国共有22个省市公布了2021年国庆假期文旅市场数据。通过梳理,记者发现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多地倡导“就地过节”,但立足本地资源,各地政府、企业还是纷纷使出不同解数,推动了国庆假期文旅消费市场的火热。

  先来看看记者整理的数据。

 

  数据可见,大部分省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较2020年同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江苏省接待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更是恢复到2020年同期的95%以上,接近2019年同期的95%。北京、四川、宁夏、湖北接待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90%以上。

  细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地政府在深挖本地文化旅游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是下了一番功夫,不少省市亮点频出。

  红色旅游成新时尚

  打卡红色景点,成为今年国庆假期的新时尚。

  同程旅游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红色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230%,各地纷纷推出红色旅游路线。

  一场震撼心灵的“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七天共接待观众近8万人次;湖南郴州沙洲红色旅游景区多日实名预约人数达到最大限量;北京市重点监测的红色旅游景区假日期间日均入园人数在20万至30万人次,北大红楼等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迎来参观高峰。

  河南龙门石窟、红旗渠等景区,红旗飘扬,游客共唱爱国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广西桂林南溪山公园搭建歌唱祖国打卡点,赠送小红旗并免费提供全套红军服给游客拍照。

  在广州农讲所旧址纪念馆,市民、游客互动参与文创集市、红歌快闪等活动,并在大榕树影院观看爱国电影,感受节日氛围。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庆假期该市纳入统计的16家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共接待市民游客58.31万人次,同比增长12.62%。

  “微度假”受追捧

  这个假期,“微度假”火了起来。

  携程数据显示,高铁周边游停留时长由去年的1.5天提升至近2天,坐上高铁打卡周边城镇、来一场“微度假”成为受游客欢迎的出游方式。

  从一心向远方,到欣赏身边的诗情画意。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市主动精心策划主题活动,优化产品供给。

  9月30日晚,在原南青奥会金牛湖帆船基地内,轻盈的帐篷和热闹的市集取代了节目舞台,第19届南京户外帐篷大会拉开帷幕。精致露营区、户外运动区、乡野市集区、休闲娱乐区、美食体验区五大版块各具特色,让前来体验的游客惬意体验了一把精致的乡野生活。

  四川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打造雪山观光、登山、探险、穿越、文化体验等旅游业态,实现旅游收入10446.56万元,同比增长43.79%;乐山市峨边县底底古村推出彝族刺绣、彝族篝火体验等彝族特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7.544万元。

  既要能来玩,也要能住下来。

  福建宁德市乡村采摘游、民俗游、田园体验游等乡村旅游活动人气火爆,过夜游客比例明显增加。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数据显示,国庆假期该市乡村游接待市民游客570.20万人次,同比增长31.52%,占假期接待游客总量的49.44%。乡村民宿成为度假产品中的“香饽饽”。

  “国潮游”崛起

  今年河南卫视几次“出圈”,使国潮国风成为新亮点。

  国庆假期,河南各景点趁热打铁,云台山推出《七贤游园》国风演艺;芒砀山旅游区举办汉服有礼·国风婚典季;殷墟景区开展“乐游殷商”,一系列集参与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娱乐活动,让游客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清明上河园景区的“十一奇妙游·演艺狂欢节”,融合戏曲、杂技、武术等传统文化元素,每天举办各类演出170余场,让国潮成为热潮。

  在上海,浓浓的国潮风成为沪上各大商场的一大特色。

  虹桥文化地标——玻璃宫艺术书局开启“当燃国潮节”,挑高26米“玻璃盒子”为中心,奉上一场线上线下联动的国潮展;松江万达推出“国潮文化节”,集结众多国货发售新品,七天销售额合计同比去年增长26.7%;青浦首位奥特莱斯举办“国风莱潮”主题活动,推出汉服集会、古典演绎、传统手作、国风巡游等活动,节日客流量环比节前一周提高超过50%。

  沉浸式夜旅游“爆发”

  这个假期,夜间消费爆发,“夜食”“夜购”“夜游”“夜展”等成为消费热点。

  湖北营造餐饮行业“夜经济”场景,雪松路、吉庆街、户部巷、粮道街等特色美食街人气火爆,一些门店营业到凌晨两三点。

  苏州市启动“夜ZUI苏州”夜经济,万企延时经营,51条灯火辉煌的精彩夜市人气爆棚。数据显示,苏州市夜间消费增长31.3%,其中购物增长51.9%,民宿、夜游消费分别增长131.4%、120.2%,地铁夜间客运量增长39.6%。

  一批夜游创新产品受到热捧。

  贵州贵阳市天河潭旅游度假区、六盘水市西冲玉带旅游度假区、安顺市黄果树景区、毕节市奢香古镇旅游区、铜仁市中南门文化旅游区等在“夜经济”上发力,推出大型音乐水秀、灯光秀、烟花秀、篝火晚会等活动。

  湖北黄鹤楼公园景区通过“光影+演艺”的方式打造沉浸式故事场景,“知音号”推出沉浸式实景互动游戏《特殊身份之破浪者》,13艘长江游船共出动289班次、接待游客4.5万人,丰富了城市夜游魅力。

  江苏盐城东台西溪天仙缘景区的仙幻实景夜游演出《寻仙缘》首秀开启,由仙幻歌舞秀、无人机表演、音乐剧、多媒体动画、裸眼3D等多种元素组合而成,一步一景,一景一戏,一戏一体验。

  业内人士表示,夜间旅游经济既让传统旅游资源焕发新活力,也创造出新的旅游文化产品,并带动购物、电影、餐饮等多个领域的消费,有效刺激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

  “券”动消费力

  除了假日经济自身的燃动力,文旅消费热更源于各地政府“有形之手”的不断推动。消费券在今年国庆期间又“闪亮登场”。

  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市发放1500万元旅游消费券;江苏省各地累计发放消费券1.9亿元,预计撬动社会消费13亿元。

  国庆假期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为“十一”黄金周预热造势。9月29日,4000万元的湖北文旅消费优惠券正式发放,引导和拉动假日文旅市场。不少抢到文旅消费优惠券的游客,正好利用国庆假期带着优惠券来到各大景区、星级饭店消费。

  除了消费券,各地也通过补贴、打折等多种形式推动文旅消费。

  宁夏各景区推出门票全免、打折、赠送纪念品等多种形式的优惠措施,惠及区内外游客。贵州贵阳市开展“贵阳文旅惠民消费行动”,发放了20万元惠民补贴,涵盖文娱、文创、景区、酒店、阅读五大模块。

  每逢长假,文化需求已经逐步超越物质需求,成为人们消费首要着眼点。老牌旅游目的地不断推陈出新,新晋打卡地花样频出,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推出,在满足需求多样化的同时,也有力拉动了文旅市场的复苏。

  文旅消费不仅关乎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关乎城市发展含金量。假期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各地应立足自身优势,把握消费趋势,让文化更充分地融入到城市肌理中,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中国经济网成琪)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文旅三方观察丨2021国庆假期成绩单出炉 各地如何“破圈”

2021-10-12 15: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