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报告》发布

2021年06月11日 13: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1日讯 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的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是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彰显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截至2020年,中国共有55处世界遗产,遗产总数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遗产大国。北京拥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内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也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之一。

  6月10日,首个《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北京主会场上发布。《报告》基于2018年-2020年北京7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数据进行保护管理分析,并对部分重点内容自1987年以来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回顾。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表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北京在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本体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展示和阐释教育、社会和公众宣传、保护管理机构和能力建设、保障财政投入等方面,开展了持续有效的工作,始终保证各项工作向有利于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延续的方向发展,全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总体良好。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北京正在履行的承诺事项共3项,主要涉及八达岭和天坛,其余承诺事项均已完成,履行情况总体较好。2020年,针对长城-八达岭新建高铁站以及游客量的问题,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提交的长城-八达岭保护状况报告,介绍了八达岭在游客容量限制方面采取了限制流量、网络预约等一系列措施,提升游客体验感和舒适度,以及通过振动监测、完善病害分析记录体系等推动遗产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八达岭长城预防性保护工作,获得了世界遗产中心的认可。

  《报告》指出,在近期发布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决议草案”中,包括八达岭长城遗产影响评估工作在内的中国长城保护管理工作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世界遗产中心认为,近年来,中国政府对长城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颁布总体规划、夯实法律基础、开展能力建设、推动公众传播、探索高新技术、促成国际交流、加强旅游管理,以及针对重点段落八达岭开展遗产影响评估(Heritage Impact Assessment)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确保了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得到妥善保护。

  陈名杰说:“这几年,北京建立并完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积极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监管。”其中《北京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是全国制定的首个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专项规章,《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是首个关于长城保护的省级规章。此外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队伍作用持续稳定;遗址管理的培训不断加强;保护管理经费持续稳定,来源渠道更加多元;价值阐释和遗产展示推陈出新,故宫等世界文化遗产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陈名杰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在保护规划公布、专业队伍建设、游客承载压力、监测预警能力、展示阐释手段、社区共享互动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成琪 )

首个《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报告》发布

2021-06-11 13: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