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宝贝”如何突围“山里红”困境

2020年11月11日 08:1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王占武

  原标题:“农民宝贝”如何突围“山里红”困境

  呼唤共建农村文化产品市场的先行者

  吉林是中国化工名城,也是满族人的集聚地,还是中国农民画之乡。这里有数千名农民画作者,仅桦甸一地,就有5000余名农民画家,队伍庞大,千幅作品全国获奖,件件堪称艺术精品。目前,这些"农民宝贝"还仅限在当地书画圈交流,亟待市场加入。

  吉林桦甸(吉林地区县级市)曾是古渤海国女真部属地,立国于武周时期,历时两百多年,传国15世,创造了富庶的北方文明。萨满文化艺术是这里最主要的艺术呈现形式。传统文化的长期积淀,让如今的山城桦甸,又成就了“中国农民画之乡”的美誉。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是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风格奇特,手法夸张,在国内有“东方毕加索”的美誉。

  桦甸20万农村人口中,分布有近5000余名农民画家。传承发展40年,先后有5000余件农民画作品参加全国艺术展览,1200余件作品获国家级奖项,近200件农民画作品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各国展出,400余件被国家美术馆等资深艺术机构馆藏,让桦甸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农民画成产业

  “几千上万件作品,件件都堪称艺术精品。这是吉林和中国地方独有的民间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具市场潜力。”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组长曹保明曾这样评价这些民间画作。

  47岁的农民画家陈淑江是近年来成长起来的农民画家代表人物。曾一直居住在桦甸市公吉乡西河沿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凭着对传统农民画的爱好,农忙里偷闲,从1990年开始在桦甸市文化馆接受免费的农民画创作培训。3年后,他创作的《乡夜》农民画作品获得了中国现代民间画展金奖。此后一发不可收,先后创作了1000多幅农民画,三分之一以上作品被各类机构及个人收藏。陈淑江仅是桦甸农民画传承发展的一个剪影。

  在当地政府持续推动和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有绘画基础、对农民画感兴趣的农民开始“放下锄头拿画笔”,农民画创作甚至成了部分村屯一道风景和当地的主要“副业”。

  记者日前在桦甸市采访时获悉,当地政府把发展民间绘画事业作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弘扬民间文化艺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乡镇中小学,专门开设民间画选修课,让农民画走进教学课堂,全市兴起“绘画之风”,桦甸农民画队伍就这样一点点发展壮大。

  同属吉林地区的磐石(县级市)和桦甸一样,在极具萨满文化特色的草编文化传承上也是独具特色。坐落在磐石市烟筒山镇牛心村的草编工艺品厂,就是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农民“巧手”刘立敏的多年“心血”。

  利用具有吉林北方特色的柳蒲、乌拉草等材料,编织成各式各样的时尚感极强的生活用品,一经问世,即受到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喜爱。如今手下聚集有近50余名“农民编手”,为客户随时加工定制草编艺术品,20多年下来,闯出了一条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草编厂现在的客户天南海北,给附近村屯的“巧手们”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

  据吉林省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介绍,为支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截至今年10月份,吉林省已经在全省各地设立8个农村版权保护服务站,尤其是对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中文化产品版权的保护,进行服务网点规划,免费版权登记,积极主动作为等一系列配套服务。目前已经为5600多部(幅)农民文化作品进行了版权登记保护。

  桦甸市委、市政府2013年就支持农民画家们注册成立了“桦甸市山妹子民间画产业有限公司”,近千个家庭创作的农民画,真正开始走市场。通过该公司运营,已经有1.2万余件农民的作品,在中国国际装饰艺术博览会、长春东北亚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等展会售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农民宝贝”急需市场“淘宝”

  农村市场是未来最为庞大的消费市场,也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重地。据国内有关机构测算,农村文化市场伴随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市场的容纳能力不但不能小觑,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文化产业的日渐崛起,也给农村文化市场的开发带来新机遇。

  同样,迅猛发展的农村文化产业也面临着新困惑。农村文化产业目前急切渴求市场和资本的介入。不管是磐石市烟筒山镇草编工艺品厂的刘立敏,还是桦甸市山妹子农民画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农民画家王咏梅,都属于“单打独斗”的状态。

  农民画家、市场销售总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身份和领域。画家们有对生活的领悟和热爱,并通过另一种书画的方式表达和呈现;销售总监是书画品产品生命的延续,是实现价值体现的专业方式。刘立敏的草编通过自己建网店、做直播带货,年利润达30多万元;桦甸市山妹子农民画有限公司作为本土农民画推广公司,实际缺乏现代专业销售机构应该具有的品质和效率属性,更多承担的是本地农民画产品管道初级端口功能,并不是直接专业的市场推广。

  “山妹子对农民画产业拉动和带动作用较大,市场的转化作用却是短板。”桦甸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靳世华表示,县级版权保护工作资质和能力薄弱,版权缺少政策扶持、人力、物力等因素,域内文化产业项目单一、创新创意企业匮乏,这些都阻碍版权事业的发展,没有高效率的市场转化是当前阻碍农民画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的“拦路虎”,农村文化产业市场化能力急需提高。

  吉林既是农业大省也是文化大省。不仅有历史悠久的桦甸农民画,还有辽源东丰县的年画、剪纸和雕刻,同样闻名全国。“桦甸的农民画更有其独特性和强烈的萨满味道进而显得独树一帜,很多都堪称书画精品。”桦甸农民画得到省内外很多业内人士的欣赏和肯定。“但目前的推广和市场转化还仅限于当地村屯绿化装饰和较窄的市场认可,这也是‘农民宝贝’急需更多市场人士前来‘淘宝’的主因。”

  “农民宝贝”呼唤市场

  吉林省十八般传媒有限公司市场运营总监艾雨嘉为此感到可惜。很多农民画得到过国内顶级专业机构的认可,如果长期隐身山区,长此以往将极大削弱农民画家进行文创的积极性,对当地的农村文化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形成惰性。“传承性的民间手工艺文创,既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又需要现代商业领域主动或公益性地加以支持,才是解决或缓解当前农村文化产品市场化参考之路。”

  艾雨嘉认为,这些书画精品目前最缺乏的就是有效的传播出口。她建议可以考虑专业图片公司推广、手机APP桌面壁纸、高级装修装饰等专项应用推广等一系列市场运作,设计出更有效的推广探索路径,完成文化产品的市场转化,帮这些农民艺术家实现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吉林省装饰材料行业商会有关人士和吉林省今朝装饰集团董事长江保生也对桦甸农民画产生了浓厚兴致。“可以考虑利用集团自身吉林省龙头装饰企业的优势,将这些农民画样投放到公司装饰广场,创造可以让客户有更多选择文化艺术精品的空间,这样与农民画架接,利用公司近500个装修团队,把农民画和装饰材料进行融合、整合,实现公司、农民画、客户共享。”江保生认为这样既可以满足室内外装饰客户对传统文化产品的需求,又可以提升这些文化精品的市场占有能力,促进这些农村文化精品尽可能地完成文化产品的市场转化。

  “山妹子公司已经进行了成功尝试。”桦甸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景钟介绍,桦甸农商行成功与农民画家们进行版权转让签约,出资购买了50多幅农民画使用权,农商行及其整个产品“VI”视觉识别,用的都是桦甸农民画。

  桦甸农民画最需要的是走出大山,突围目前“山里红”的市场困境,做大这个极具潜力的文化市场。“这需要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担负起构建农村文化产业市场先行者的重任。”孙景钟说。

  >>记者手记

  画乡桦甸 名副其实

  记者 王占武

  吉林桦甸,地处长白山余脉。

  白山湖、红石湖、松花湖三湖连珠,百里桦林,千顷湿地,万山红叶,是桦甸小城的四季风光。这里也是萨满文化的兴盛地。

  充满才情的桦甸农民,总是在农闲时节传习刺绣剪纸,在劳作之余拿起刻刀画笔,以古朴的线条随性的构思,刻画民俗民风、描绘农时农事、展现乡情乡景。百年来,薪火相传,演变升华,逐渐形成了今日桦甸独有的这一民间艺术瑰宝。

  走在充满诗意的桦甸城乡,街头村舍间满眼的淳朴乡风,就融合在一幅幅充满新奇和略显古朴的农家画风里,山宇林间的乡土气息,从一幅幅这些农民的画里不停地袭来,置身桦甸,同游画海。

  史料记载,距今5000多年前,桦甸地域已进入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桦甸为燕之北方,唐代附地渤海国属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成就了桦甸萨满文化的地域特色,热情奔放的北方民风特质,长期以来形成了从剪纸、刺绣、木刻、泥塑等多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淬炼出桦甸民间画的独有特色。

  作为山区一个县级小城市,20万农民人口中,却有5000多名农民利用农闲时间从事农民画的创作。桦甸丰富的创作源泉,造就了一支才情雄厚的创作队伍,从上世纪70年代农民画兴起,这支队伍先后有5000余件作品参加过全国各级美展。其中,1200余件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其中50余件作品获国家级一等奖,这是国家民间艺术最高荣誉;数百件作品分别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展出;400余件作品被国家美术馆等大型资深美术机构收藏。

  1991-2014年间,多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活跃在全国农民画创作领域的康梅花、陈淑江、王咏梅、卢风霞、张德年、赵友良、陈宝和等数十名中国民间美术大师,都是土生土长的桦甸人,桦甸的沃土滋养着这里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源于乡村,走向全国。

  农民画是乡村文化的切入点,是农民实现梦想的载体,桦甸为此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引导、社会支撑、媒体推广的农民画发展机制。

  放眼全国,画乡桦甸,名副其实。改革开放40多年来,坚持发展桦甸农民画是当地历届市委、市政府形成的共识。

  2017年10月,桦甸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画(剪纸)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特色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为发展方向,以旅游文化开发、遗产传承保护、民风民俗挖掘为依托,以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繁荣城市文化为核心目标,以创新农民画创作研究、开拓市场体制机制为保障,按照政府规划、部门联动、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方式,引入市场机制,构造多元化发展主体,用以激活农民画产业的发展活力。

  在政府主导下,桦甸建立起以企业家、农民画家牵头的桦甸农民画协会和专业的农民画公司,并以众筹合作形式,开办农民画专业合作社,由农民画家组织牵头,吸引各类绘画人才,发挥特长,展开经营,全面推动新时代农村文化产业实现新发展。

  桦甸农民画,是吉林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繁荣发展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生动实践。现今,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形成产业布局,进而推动传统民间艺术的市场转化,这是新课题,相信桦甸这支强壮的农民画队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推动下,沐浴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东风,最终闯出一条路子来。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农民宝贝”如何突围“山里红”困境

2020-11-11 08:1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