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发展新基建践行新理念注入新活力澎湃新动能

2020年07月23日 10:01    来源:辽宁日报    谭怡 史冬柏 张瑜

  编者:从中央层面的部署推进,到资本市场的资金热捧,近期最受舆论关注的概念之一莫的话过于“新基建”。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大东北地区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支持东北地区轨道交通、集中供热、网络宽带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以预见,新基建必将为辽宁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新活力、澎湃新动能。聚焦这一前沿课题,本版特邀相关领域人士解答读者关心关切的话题。

  嘉宾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行伟  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王振宇  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教授

  刘 洋  省发展改革委数字经济处处长

  张天维  辽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姜健力  省信息中心研究员

  高宇恒  省工信厅两化融合推进处处长

  主持人:谭怡 史冬柏 张瑜

  问: 新基建“新”在哪儿?

  关键词:新内容 新动能 新高地

  新基建,一个“新”字,吸引眼球。我们梳理发现,新基建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因为早在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明确提出,只不过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新基建提前迎来巨大需求,并由此按下“快进键”。前不久,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对此,刘洋解释:“新基建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

  那么,新基建究竟新在何处?刘洋认为,新基建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相对概念。与传统基础设施(被称为“铁公基”)相比,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具有传统基础设施的公共性、基础性等特征,而且具有快速迭代、泛在支撑、融合创新、智能引领、安全至上等内在特点。王振宇也表示,有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属于创新、绿色等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科技型基础设施建设范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基石。

  姜健力概括了新基建的三个新特征:一是新内容。新基建是一个综合性体系,由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融合应用而演化生成的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和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等共同构成。二是新动能。数字经济是未来我国经济的主要形态。新基建将为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提供基础,为催生、孵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支撑,促进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积聚新动能。三是新高地。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正在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和投资布局的战略高地,也成为国内各地竞相抢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高地。

  王行伟认为,与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更加侧重科学技术供给能力的建设,有助于增强区域创新发展能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基建,能促进产业数字化、融合化、高端化发展,有可能被培育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支柱。

  问:新基建有何新意义?

  关键词:关键投入 强劲引擎 有效路径 重要支撑

  当前,新基建正处在起步阶段,拥有广阔发展空间。那么,新基建究竟有何意义与价值?能带来什么?有什么用?对此,刘洋表示:“新型基础设施为新技术新模式深度融合与系统创新创造了条件,必将带动社会经济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和能力提升。”她将新基建的新意义概括为四个关键词——关键投入、强劲引擎、有效路径、重要支撑。

  其一,带动有效投资的关键投入。新基建需求大、投资多、周期长,在促投资稳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带动传统基础设施智能改造和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进一步发挥投资乘数效应。其二,释放经济活力的强劲引擎。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实体经济正在加速走向深度融合,随着新基建的推进和应用,必将释放更多经济动力和消费需求,对实体经济产生全方位带动作用。其三,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路径。以新基建为抓手,集中优势力量,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自研能力,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对于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其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基建发挥前沿布局牵引作用,为有效提升各领域建设质量、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供强有力支撑。

  结合疫情影响和持续跟踪研究,张天维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一是拉动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受疫情影响,在对外贸易受损情况下,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明智选择。可以预见,未来各级政府的重大项目建设投资中,新基建项目将占据很大比例,也将成为带动国内经济发展新的动力。二是有效解决产业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题。这次疫情暴露出现阶段我国产业基础薄弱、附加值低及产业链、供应链不畅通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推进产业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难题。新基建蕴含巨大的投资规模和产业协同效应,将对七大领域全产业链形成极强的带动效应,将在重塑提升产业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提供内生动力,为中国未来经济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三是有效扩大消费需求。新基建涵盖国计民生的诸多领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新基建项目的实施,不但可以直接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实现社会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直接带动原材料行业迅速复苏和快速发展,而且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效带动和刺激社会整体消费需求。

  姜健力认为:“新基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党中央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遇之大疫情,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战略举措。”

  问:新基建钱从哪儿来?

   答:拓宽资金来源,推动市场化投资

  新基建对应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业界普遍认为,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一般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周期长,且往往涉及多部门协调和互补性投资。近期,随着国家对新基建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地纷纷加速新基建项目的投资和落地。据报道,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公布了规模达数万亿元的新基建计划。例如,福建公布2020年度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其中数字新基建项目52个,总投资729亿元;上海发布新基建行动方案,首批重大项目3年投资2700亿元;广州实施数字新基建“40条”,计划到2022年累计建成5G基站8万座,总投资超过300

  亿元,同时重点抓数字新基建项目落地建设,目前首批征集入库项目254个,总投资额约2600亿元。

  钱从哪儿来,成为启动新基建直接面临的问题。此前,关于投资渠道,各界持有不同观点。4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明确:“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强化服务。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为投资建设提供更多便利。”对此,王振宇分析,“新基建无疑是个‘烧钱’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传统意义上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难以为继”,并结合辽宁实际给出三点建议:一是用好用足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特

  别是在地方政府专项债上下功夫,做好新基建各类项目的储备、包装,落实好研发支出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财税政策。二是规范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基建融资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伙伴。三是通过构建新基建引导基金、担保基金,以及恢复辽宁工信部门发展专项资金等,发挥产业基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功效。

  “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将成为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的可靠保障,新基建应鼓励投融资渠道多元化。”王行伟也认为,新基建前期的投资规模巨大,而且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可观的财务收益,如果缺乏政府的

  支持和引导,市场主体投资往往容易陷入“热情很大、呼声很高、落地很难”的困境。因此,在一些平台建设和商业前景不甚明朗的领域,财政资金仍将是重要资金来源。地方政府可以把更多的专项债资金投向一些新基建项目。但在新基建的更多领域,要靠市场化运作,依靠社会资本、民营企业等共同推动。企业可以立足新基建与产业化结合,在通信、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通过PPP等形式进行投资。当前,不少互联网头部企业已纷纷布局新基建,比如阿里云提出未来3年投资2000亿元,用于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问:新基建要避免哪些误区?

  答:决不能走重复建设的老路、一哄而上铺摊子的错路

  关于新基建,社会上包括一些地方相关职能部门仍存在模糊认识甚至曲解,比如将其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或在实践中盲目大干快上,等等。对此,嘉宾普遍认为,科学研判、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脱离实际,是推动新基建应有的态度。针对当前流行观点和趋势,王行伟概括了五大误区并进行辨析。

  避免“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表现为:打着新基建的旗号,简单地把过去一些规划投资建设的项目打包塞进新基建规划中;或为了扩张投资规模混入“铁公基”项目,挤占资源,违背新基建带动相关高新产业发展及优化产业结构的初

  衷。发展高水平的新基建,不能只看重其投资所带来的短期效应,更要有长远眼光,以技术催生新产业、带动新消费、增强新动能。

  避免政府主导唱独角戏。新基建本质上属于新技术推动的新产业,发展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要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规律。在实施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和政府推动项目的方法应当改变,要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从主导到引导、从定盘子到定规划和定规则的角色转换。通过营造市场化发展环境,以需求为导向,企业自主决策,由市场推动产业发展。

  避免一哄而上、铺摊子上项目等老大难问题。对新基建,应更看

  重“质”而不是“量”。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应充分研判本地区的技术水平、产业基础,考虑市场需求和本地发展实际,理性对待、认真分析投资可行性。尤须注意的是,新基建的投资门槛比传统基建要高,可能面临一定的技术和市场风险。

  避免简单粗放的推进方式。新基建需要依托新技术,聚焦高精尖行业,粗放式的“烧钱”模式不可持续。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应做到准确分类和精准建设。新基建的新不仅体现在投资领域新,而且包含投资导向和管理上的创新,不能忽视市场机制,不能不顾成本、不顾效益、盲目投入,要追求

  经济性,以规避传统基建面临的需求不足带来的过剩问题、市场主体参与不足带来的低效率问题及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的脱节问题。

  避免厚此(新基建)薄彼(传统基建)。客观而言,新基建短期内对宏观经济而言尚不足以起到大幅拉动效果。要走出片面夸大新基建的误区,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双管齐下。

  王振宇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在谋划发展新基建过程中,务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关键在“新”字上下功夫、做文章,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决不能走一拥而上和重复建设的老路,避免重蹈过剩浪费的旧辙”。

  问:辽宁新基建优势几何?

  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多处提及“5G+工业互联网”。5G与工业互联网均属新基建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是高科技基础设施,又是新兴产业。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5G、工业互联网发展并做了许多工作,为发展新基建打下良好基础。

  高宇恒简要介绍了相关方面的工作进展:2018年,我省开始谋划支持5G发展,出台《关于支持5G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为5G建设打好基础。2019年8月,制定印发《辽宁省5G产业发展方案(2019-2020年)》,提出通过实施网络建设、示范应用、5G产品三大工程,加快推进数字辽宁、工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2019年10月,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在我省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工业互联网”冠名会议致的第一封贺信,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2019年12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我省制定印发《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加快把工业互联网打造成辽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全国情况来看,由于各地发展基础不同,新基建未来的发展规模、质量、效率等也将存在差异。在起步阶段,应对自身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估,明确自身优势与短板,做好统筹规划。刘洋认为,推进新基建,我们有区位优势、城市群优势,也有产业优势、政策优势。

  刘洋进一步具体分析:首先,新基建产业基础较好。人工智能方面,我省有东软、新松等一批国内龙头企业,形成了东软软件园、新松智能制造产业园等比较成熟的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业方面,沈阳、大连两地集中了一批国内技术领先的集成电路装备企业。信息产业方面,在大数据、IT服务外包等领域具备一定优势。同时,我省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7个,辐射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大连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及抚顺精细化工、本溪中药科技等产业基地,为发展新基建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其次,区域位置具有竞争力。从国际看,与我省临近的日本、韩国都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一方面可以形成产业互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商品和劳务进出口,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对我省高新技术发展起到促进和引导作用;从国内看,紧邻京津冀经济圈,更利于我省承接产业、人才转移。再次,组合政策支持5G发展。为加快5G布局,我省印发《关于降低5G基站用电成本有关事项的通知》,启动制定《辽宁省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启动编制《辽宁省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纲要(2020-2025)》。最后,新基建领域正加速布局。依据《辽宁省加快5G通信网络投资建设工作方案》,全省2万多个5G基站建设任务已分配到各市。截至6月27日,全省建成开通5G基站达到15218个,今年新建成开通13171个,完成省政府下达指标任务的65.84%。

  高宇恒分析认为,从发展优势看,我省具备以下有利条件:一是工业基础好。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门类齐全,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行业基础好,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场景丰富,沈鼓、大连冰山、鞍钢等一批重点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程度较高,部分企业已建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坚实基础。二是创新能力较强。我省拥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沈阳计算所、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等一批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东软、沈阳新松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均有不俗表现。三是对外合作成效显现。近年来,华为、腾讯等国内一流企业先后与我省签署合作协议,华为大连软件云、人才云,锦州云计算数据中心和沈抚新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已上线运行,腾讯云启基地在沈阳落地。我省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但同时,高宇恒提醒,我省在以下方面存在的短板也不容回避:一是产业规模较小,二是企业投入不足,三是相关人才匮乏。对这些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

  问:政府在发展新基建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关键词:引导者 守护者 示范者

  嘉宾普遍认为,新基建要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则,推动实现基础设施、技术创新、融合应用的共同发力。王振宇分析,新基建表面上属于“硬”基础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而其背后更多反映出一个地区的“软”环境。以新基建为契机,进一步打造辽宁营商环境的升级版则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为此,一是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新基建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深度融合。二是本着“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深化放管服改革,引入“最多查一次”新机制,整合各类审批、检查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三

  是引入第三方评价制度,持续开展辽宁营商、营政环境评价,从严查处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

  姜健力也认为,新基建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用新体制机制建设、运营,从而充分释放市场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让企业成为新基建的生力军。姜健力对政府角色作出如下概括:

  新基建发展的引导者。一是加强规划指引。做好新基建的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尽快制定出台新基建指导意见(计划),明确新基建的建设重点、建设方式方法和路径,启动新基建。同时编制新基建“十四五”专项规划,推出重点建设专项工程(任务),构建人力、财力和监管保障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改革引导。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化,特别是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促进各类要素高效配置。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尽快制定出台推进新基

  建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财税、投融资、产业、人才等宏观调控工具,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机制,形成配套可行的政策体系。

  新基建环境的守护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促进和维护公平竞争,提供有效信息服务,提高监管水平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放开新基建领域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着力减税降费,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切实保护企业家、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创新者、创业者和创造者的积极性;强化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形成新的市场监管模式。

  新基建实施的示范者。各级政府在电子政务、行政监管、民生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积极搭建、开放应用场景,开放政府数据资源,加大数据共享,为新基建提供有效需求。规划、组织建设政务公共服务的新基建项目,组织建设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为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支撑的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建设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应用示范平台和实验平台。

  问:发展新基建专家有哪些建议和主张? 

  建议1 做好政策供给

  围绕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策环境,刘洋给出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规划。出台相关指导文件、规划,前瞻布局,统一认识,明确新基建的范围、思路、任务和要求,完善配套措施。二是完善标准体系。建立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数字基础设施标准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完善面向数字化应用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尽早制定基于5G的工业无线技术标准,组织开展网络设备、互联互通、网络资源管理等相关标准的修

  订和测试验证工作。三是创新政策支持。加大对“5G+应用”的政策支持;加快融合应用领域法规制度建设,着力消除行业政策壁垒,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财政、税收、人才、知识产权等政策支持。

  张天维认为,随着新基建政策、项目的陆续落地实施,未来一个阶段,辽宁将迎来一个战略机遇期。要因地制宜设计新基建的发展路线,可侧重建设使辽宁直接受益的关联本地重点产业的创新基础设

  施、信息基础设施以及融合基础设施,同时重点探索新基建对于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促进模式,统筹投资驱动与消费拉动对经济增长的协同支撑,防止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风险隐患。此外,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依据新基建在辽宁的投资规模和程度,基于现有技术等优势产业,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大力支持吸纳急需人才、激励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强化政策的落地效果。

  建议2 加强基础建设、技术创新、融合应用

  高宇恒建议:加强基础建设。一是抓好网络体系建设,加快5G网络建设,在完成今年2万个基站建设计划基础上,争取扩大建设规模,实现重点区域、重点企业5G网络连续覆盖,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与工业企业、产业园区深入合作,加快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和互联互通。二是抓好平台体系建设,分行业培育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三是抓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推动各市和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依托二级节点,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升级,打造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在云端实现行业集聚发展和创新发展。加强技术创新。一是发挥好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大连理工大学等省内科研院所和高校作用,加快打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发挥我省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抓好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产业化,加快形成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二是推动企业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投入,要扩大对外合作,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与华为等国内一流企业合作,打造协同创新研发体系,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加快融合应用。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以规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为重点,鼓励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逐步将生产、管理系统向云端迁移。二是加快5G、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开展“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示范园区建设,推动5G进厂区、进园区,打造形成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和行业解决方案,带动企业加快网络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三是加快设备联网上云,鼓励工业企业内网改造,打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实现生产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管理现代化。

  刘洋建议:加强技术攻关。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重点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核心产业,加大技术研发支持力度,推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对新型基础设施及应用项目的支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帮助企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开展重点领域的学科建设,汇聚科学家和高端领军人才的研发团队,建成世界一流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研究中心,营造鼓励创新的人文生态环境。推广应用示范。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部署,探索新应用、新模式、新生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探索模式创新。引导多元投资、多元建设、多元运营,鼓励企业探索增值服务和商业模式,形成投资收益闭环。培育应用场景。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完善各类要素支撑,建立健全

  相关协调机制,推进5G网络和应用场景协同发展,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培育优化产业生态,培育产业链。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实验室、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投入;健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公共平台作用。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各方深度融合,构建新业态、新模式、新平台,打造新旧结合、软硬兼具的新型基础设施。

  姜健力主张:一是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5G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区块链基础平台、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城际以及城轨交通等领域的建设,加快建设网、云、端等数字新型基础设施。二是推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加强关键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以智能制造为重要抓手,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三是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谋划、争取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着力补短板。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补短板项目建设,特别是医疗卫生、公共防疫设施和应急物资保障方面的项目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

  建议3 创新投融资体系

  姜健力强调,要“创新投融资体系”。进一步深化投资领域改革,形成以市场为主体、政府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放开市场准入,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产业规划布局等,引导和支持市场有序运行。以丰富的市场手段、完善的法律保护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尤其是民间科技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新型基础设施;积极运用专项债、专项基金、PPP等模式,探索产权质押等多样化融资模式;发挥创投引导资金、产业基金等作用,鼓励创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社会资本支持新基建。

  张天维也持类似观点,强调“形

  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新基建涉及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很多领域技术门槛高,很多民营企业已经在这个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因此,应加大开放新基建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遵循市场规律,提高投资有效性,形成多方共建共享的合作生态。

  此外,张天维主张,新基建要与传统基建融合发展。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一方面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另一方面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提醒,“新基建要

  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实现新基建惠民生”。应紧密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通过新基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发展目标。

  目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保障。“未来区域经济竞争的重要内容是数字经济。”王行伟建议,辽宁应抓住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通过组织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推进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实施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计划,鼓励数字技术创新示范应用,大力扶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我省经济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他山之石

  近段时间,全国各地新基建项目陆续开建,多地相继发布当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并出台相关规划政策,助力新基建发展。

    北京

  今年6月发布的《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新网络、新要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六大方向,明确了30个重点任务。根据该方案,到2022年,北京将基本建成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

    河北

  “加快布局5G基站、物联网、IPv6等新型基础设施”,是河北省2020年的努力方向之一。该省今年将推动数字河北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还将“推进石家庄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高质量办好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上海

  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推动上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上海新基建将立足于数字产业化等领域,以社会投资为主,专门推出8项重大政策措施,在创新支持方式、加强指标保障、推动资源开放等方面加强引导,推动社会资金加大对新基建的投入。

    江苏

  江苏省发布的《关于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涵盖四大方面29条政策措施,其中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加快建设5G、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提出2020年计划投资120亿元,新建5G基站5.2万个。

   浙江

  浙江省宣布推进“十大千亿”和“百大百亿”工程,其中包括沪杭超级磁浮、沿海高铁、环杭州湾智慧高速公路等百余个交通项目,总投资约3.6万亿元,可见浙江在新基建交通规划方面发力明显。目前,浙江首个广电5G试验网启动,顺利打通全球首个广电5GVoNR跨地域电话,杭甬高铁宁波段实现5G基站小区合并,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揭牌,长三角最大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落地平湖。

    湖北

  今年6月,湖北省印发了《湖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底,全省建成6万个以上5G宏基站,武汉市和省内其他市州主城区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同时,该省5G网络覆盖率和建设水平领先中部,新型基础设施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广东

  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显示,2020年广东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230个,总投资5.9万亿元。此次公布的清单,聚焦城际轨道、5G通信为代表的新基建。《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提出打造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多个领域与新基建“不谋而合”。

   贵州

  贵州省把“超前谋划、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该省将加快建设“万兆园区、千兆城区、百兆乡村”光纤,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4万Gbps,5G基站达到1万个,实现市级以上核心区域覆盖5G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卓 )

深度:发展新基建践行新理念注入新活力澎湃新动能

2020-07-23 10:01 来源:辽宁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