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红” 潇湘美——湖南红色资源“火”了旅游

2020年07月22日 16:49    来源:湖南日报    卢小伟 王亚奇 孟姣燕

  暑期到来,湖南多地掀起红色旅游热潮。

  韶山毛泽东故居、平江起义旧址、通道转兵纪念馆……修葺一新的革命旧址、伟人故居、纪念场馆,迎来一批批游客参观、瞻仰。

  湖南是红色资源大省。近年来,全省加快革命文物普查、修复、保护和利用,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红色资源“活”起来。

  摸清家底,编制名录,红色印记“亮”起来

  浏阳里仁学校、平江天岳书院、汝城沙洲“半条被子”……历史烟云早已消散,而当年的学校、书院、会议室、标语、武器留存了下来,被妥善保护陈列,建成历史陈列馆、起义旧址,成为峥嵘岁月的见证者。

  湖南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策源地、发生地,秋收起义、平江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革命事件及无数革命活动,在三湘四水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湖南加大“文物家底”摸排,打捞革命印记,为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打基础。

  早在2009年,我省就着手组织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十三五”期间,全省积极开展建党时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长征相关文物资源的调查和征集。一些革命旧址、遗迹和遗物被发现并编入文物名录。

  截至今年6月,湖南基本摸清了全省革命文物资源的底数及保存现状:已查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达1700余处,其中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1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藏品8万余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66家。

  修复提质,创新展示,红色资源“活”起来

  近年来,湖南共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近7亿元、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23亿元,实施革命文物保护项目500余个。持续的资金投入,让旧址遗迹容貌焕然。同时,我省创新思路,把红色资源展示宣传好。

  一件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一双“连鞋匠也不愿意修补”的皮拖鞋……这是毛主席遗留下来的生活用品。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主席遗物已被创新运用于党课宣讲中。遗物背后的故事,结合情景再现视频、主席身边人的回忆、历史记录等珍贵素材,用不同方式讲给听众。

  在汝城沙洲村陈列馆里,《半条被子》音乐话剧采用全息投影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军民鱼水情。

  炎陵县建有全国第一家红军标语专题博物馆,不仅集中展示从炎陵各地揭取下来的真实标语,还利用声光等多媒体技术,模拟红军当年书写标语的场景,逝去的历史岁月如在眼前。

  针对红色资源的类型属性、分布状况,湖南还实施了片区保护、专题保护和线路保护等保护利用工作。

  7月初,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公布,湖南有10个市35个县入选。加上第一批,全省共有13个市72个县入列。

  去年8月,我省明确了湖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五项工程”,即全省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工程、红色旅游精品工程和革命文物宣传教育工程。随着“五项工程”的实施,更多红色资源将从历史深处走来。

  文旅融合,产业联动,红色旅游“火”起来

  2020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湘潭首届红色文化产业博览会即将在韶山拉开帷幕。以节会为燃点,湖南红色旅游再次升温。

  自2004年首次亮相以来,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已连续举办16届,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红色旅游的知名品牌。借助文化节的聚合力和辐射力,湖南红色旅游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发展。

  “文化节提升了湖南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红色旅游在资源、文化、业态、区域等方面的融合。”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郭固权说。

  红色旅游文化节由小到大,见证湖南红色旅游红遍三湘。从韶山、宁乡、平江、浏阳,到醴陵、攸县、茶陵、炎陵、桂东和汝城,“伟人故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熠熠生辉。

  近年来,湖南红色旅游从业人员达80多万人,红色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实习生黄礼 )

文物“红” 潇湘美——湖南红色资源“火”了旅游

2020-07-22 16:49 来源:湖南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