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产融合 河南周口淮阳区走出文物扶贫路

2020年06月28日 16:1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8日讯 近年来,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作为国家文物局定点帮扶地区,在地方相关部门的有效举措和时庄遗址等国家文物局系列帮扶项目的有力实施下,在坚持文物科学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深挖文物资源优势,开展研学教育,打造红色旅游,通过“扶志”+“扶智”走出了一条多彩的文物扶贫之路。

  讲好文物故事

  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淮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发祥地。在推动脱贫攻坚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文物故事,让更多群众不断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是文化文物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推动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深挖文物资源优势,增强群众内生动力。四通镇时庄村是淮阳145个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中一个普通的村庄。2019年,一个总投资1.6亿元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即将落户时庄。项目开工前,文物部门配合基本建设在此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发现了面积约2.4万平方米的龙山晚期文化堆积——时庄遗址。

  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对文物并不了解,随着考古发掘工作深入,全村老百姓渐渐认识到:这个遗址不是简单的黄土,而是老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遗产,是时庄人的根和魂。到后来,全村不仅没有一个人因为考古占地、庄稼受损来要一分补偿,没有因为不能盖房子而发牢骚,反而争着来工地帮助干活。

  时庄村党支部书记时兴荣每每谈到此事都非常自豪:“现在村民们见了外边的人就说时庄遗址,就说文物保护。虽然都是一知半解,但心里就是高兴,感觉腰板就是比别人硬。可以说,时庄遗址改变了我们村的精神面貌,给我们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挥文化优势,打造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太昊陵是纪念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淮阳区城北1.5公里,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昊陵也是声名远播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年游客接待量达几百万人次。

  “在抓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首要的是社会效益。”太昊陵保护中心主任雷铁梁这样谈到。为让中小学生从小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太昊陵围绕传承和弘扬伏羲文化这一主题,开设了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国学文化等六个研学课程,长期开展传统文化普及、园艺造型、植物学、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形式的研学实践活动。2019年太昊陵共接待中小学生10万余人次,如今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认知社会、接触自然、体验益智增能的主题研学基地。

  整合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1934年,为传播马列主义,薛朴若(淮阳安岭镇薛孟庄人)同韩纪文、方绍同等人在淮阳发起创办了豫东书报杂志社。七七事变后,薛朴若回到家乡,参与组织创建农救会、妇救会、青年抗日先锋队和儿童团等抗日组织。1938年,淮阳抗日游击队和中共淮阳县委在薛孟庄成立,迅速开展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为淮阳县的红色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安岭镇党委书记沈群介绍,这几年,镇政府通过拜访抗战老兵、烈士亲属等,收集了一批革命先辈曾用过的旧物件;采访抗战亲历者撰写回忆录,整理出了437篇反映安岭抗战的文章。此外,还筹建了抗日英烈纪念馆、薛朴若纪念馆,打造集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美德教育、历史人文教育、现代成就展示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线路,为老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探索发展思路

  为不同类型的文物保护单位“量体裁衣”

  太昊陵和平粮台,是淮阳历史文化长河中留下来的两块夺目瑰宝。在推进文物保护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不同的帮扶策略。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淮阳都有为期一个月的盛会——太昊陵庙会(也叫羲皇故都朝祖会)。庙会期间,除了谒祖朝圣外,还会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 2006年,甘肃省天水市和河南省淮阳县联合申报的“太昊伏羲祭典”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3月22日(农历二月十五),参与庙会人数高达825600人,被大上海吉尼斯总部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淮阳区文广旅局局长于树林说,近几年,淮阳区委、区政府以“旅游突破”为发展战略,深挖太昊陵的历史、艺术等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和人文精神,分步实施合理利用资源。特别是在成为4A级旅游景区之后,进一步加快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丰富景区内文化内涵。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580万人次,有效了文物保护和旅游的共赢。

  位于周口淮阳区的平粮台古城遗址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长达10年的考古发掘揭示了这座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城址,并由此激发了中国考古学界关于城市起源与早期文明等问题的讨论。2019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但旅游观赏的角度看,虽然1988年平粮台古城遗址就已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又实行对外免费开放,但作为遗址类景点却鲜少受到游客的“追捧”,前来参观的还是以学生和学者为主。

  2017年4月,平粮台管理处编制了平粮台古城遗址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计划书,计划将考古遗址公园作为“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发源地”。同时,淮阳县将平粮台古城考古遗址公园融入“平粮台?太昊之都”的建设体系当中,以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文化及经济发展,从而逐步形成集遗址保护、旅游、休闲、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平粮台历史文化新区。

  2019年,淮阳全区各景区(点)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1252.7万人次,同比增长1.12%,旅游综合收入58.67亿元,同比增长3%。可以说,在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前提下,淮阳通过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方式,将文物所蕴藏的内涵和意义传承并发展起来。

  当前,淮阳正积极融入河南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盘,结合文物工作的实际,在坚持推动文物保护、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的前提下,延续淮阳历史文化名城文脉,发挥好平粮台遗址展示利用和太昊陵伏羲祭祖传统文化活动的带动整合作用,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通过多产融合带动就业,让文化遗产更好服务社会、惠及民生。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多产融合 河南周口淮阳区走出文物扶贫路

2020-06-28 16:1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