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谈破除论文"SCI至上" 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2020年02月23日 15:0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3日讯(记者 魏金金)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此,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就文件出台背景、SCI论文及其相关指标作用、如何科学评价学术水平、具体保障措施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在答记者问的过程中,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开展了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此次意见出台,意在以破除论文“SCI至上”为突破口,小切口、大转向,拿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招硬招,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事实上,近年来,SCI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以及衍生出的ESI排名等相关指标,已经成为了学术评价,以及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学科评估、资源配置、学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标,使得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出现了过度追求SCI论文及相关指标,甚至以发表SCI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高被引论文为根本目标的异化现象。科技创新出现了价值追求扭曲、学风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等问题。社会各界对破除论文“SCI至上”、优化学术生态的呼声十分强烈。

  SCI论文相关指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SCI是美国创办的科学引文索引,是一个分类数据库,通过统计论文的研究领域、方向、被引频次,为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工作提供帮助。SCI论文相关指标直接用于科研评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SCI的本质是文献索引系统,并非评价系统,不能把SCI论文简单等同于高水平论文。二是SCI论文的引用数反映的是论文受关注情况,而不能对应于创新水平和实质贡献,高被引论文更多反映的是学术研究热点,但并不直接说明其创新贡献。三是论文主要是基础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SCI论文相关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科技创新贡献,不适用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的评价。

  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表示,科学评价学术水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包括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完善学术同行评价,规范评价评审工作等。在具体工作中,高校、管理部门还要根据意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更适合各自特点的科学评价方式。

  破除论文“SCI至上”并非反对发表论文

  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表示,意见的出台是为扭转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破除的是论文“SCI至上”,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对发表论文。我们鼓励发表高水平、高质量,有创新价值,体现服务贡献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声音。但在学术评价中,不能简单以SCI论文相关指标来判断创新水平。

  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明确指出,考虑到我国高校的发展水平还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也不一样,采取非刚性的要求,给学校一定的政策灵活度,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学科发展特点的具体政策。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会上获悉,教育部明确,“双一流”建设高校,特别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要根据若干意见,检查修改相关制度文件及“双一流”建设方案。教育部将通过督导等方式对各单位清理和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对不认真清查、拒不整改、问题严重的单位,要采取约谈、通报批评等方式,并追究领导责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林秀敏 )

教育部谈破除论文"SCI至上" 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2020-02-23 15:0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