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春节消费应注意什么

2020年01月19日 08:1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人们纷纷买年货、添新衣、选景点、订年夜饭等,做着各种迎接新年的准备。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提醒,春节期间,应做到理性消费,过个欢乐祥和年。

  买年货,选择正规商超

  消费者购买年货,应到正规商场超市选购,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线上购物要到正规电商平台,合理行使“七日无理由退换货”的权利,购买商品做到货比三家,价比三家,不轻信低价诱惑,对促销商品要详细了解促销原因和促销规则,防止商家不予退换。购物后保留好订单、聊天记录或截屏等相关证据。

  订年夜饭,明确消费细节

  消费者预订年夜饭或在外就餐,应选择卫生健康部门评定的卫生安全等级B级以上餐饮企业。最好对餐饮场所实地考察,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消费细节,对菜品名称和实际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餐饮企业特殊约定的消费内容要事先了解清楚并确认。在合同中应注明预付款项是“定金”还是“订金”,保留购物凭证,确保维权有据。

  买珠宝,仔细查看鉴定证书

  消费者购买珠宝首饰,应尽可能在管理规范的大型商场和珠宝玉石专卖店购买。网购珠宝要选择正规、信誉高的电子商务网站。珠宝所附带的鉴定证书是帮助消费者准确了解宝石质量的重要信息,购买前要仔细查看。付款后要索取正规票证,其内容应与珠宝首饰的标识一致,最好也将质量、材质等关键信息列明。

  去旅游,妥善保存合同

  消费者春节选择跟团游,要选择合法、资质齐全的旅行社参团,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游”,出行前要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旅游行程、交通、食宿、违约责任等,并妥善保存旅游合同、行程单、门票、发票等。

  如果消费者选择通过网上平台购买旅游产品,一定要确认好平台应尽的义务,保留好订单、聊天记录或截屏。

  选择民宿、自助的方式要事先与房主做好入住的具体内容和细节的约定。

  选家政,签署劳务协议

  春节前夕,是家政服务“旺季”。消费者选择家政服务时,要选择正规家政服务企业,并签署正规劳务服务协议书,对履行期限、服务内容、服务费用和节日期间特定时间段的费用等事项要明确约定。注意查看上门服务家政人员健康证等证件。

  讲安全,不要见码就扫

  春节期间,无论旅游出行、购物还是餐饮消费,都应注意保护好人身财产安全。网络交易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不要见码就扫,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轻信“飞来横福”和“中奖信息”。通过网络预订车票、门票等,要注意识别网站真伪,拒绝“黄牛”购票,严防消费诈骗,警惕第三方平台的默认搭售。

  购买烟花爆竹应本着安全、环保为先,适量购买,安全储运,遵守禁放限放规定。

  看信誉,预付式消费要留神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纠纷较多。消费者选择美容美发、健身、洗车等预付式消费时,应全面考察企业信誉和经营状况,重点关注其他消费者的点评,对卷款跑路问题频出的行业企业应当提高警惕。预付款时,做到理性消费、按需充值,切勿轻信超低折扣宣传,以免遭受个人经济损失。

  爱老人,老年消费防忽悠

  春节期间,子女给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时,谨记“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要注意识别真伪,防范保健品商家夸大和虚假宣传。

  一些经营者往往借过年、过节以“感恩答谢”“回馈老客户”等名义,组织老年人免费参观旅游并赠送鸡蛋、洗涤用品等小恩小惠,诱导老年人购买假冒伪劣保健品。子女要提醒老年人切勿上当受骗。

  (据新华社电)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春节消费应注意什么

2020-01-19 08:1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人们纷纷买年货、添新衣、选景点、订年夜饭等,做着各种迎接新年的准备。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提醒,春节期间,应做到理性消费,过个欢乐祥和年。

  买年货,选择正规商超

  消费者购买年货,应到正规商场超市选购,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线上购物要到正规电商平台,合理行使“七日无理由退换货”的权利,购买商品做到货比三家,价比三家,不轻信低价诱惑,对促销商品要详细了解促销原因和促销规则,防止商家不予退换。购物后保留好订单、聊天记录或截屏等相关证据。

  订年夜饭,明确消费细节

  消费者预订年夜饭或在外就餐,应选择卫生健康部门评定的卫生安全等级B级以上餐饮企业。最好对餐饮场所实地考察,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消费细节,对菜品名称和实际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餐饮企业特殊约定的消费内容要事先了解清楚并确认。在合同中应注明预付款项是“定金”还是“订金”,保留购物凭证,确保维权有据。

  买珠宝,仔细查看鉴定证书

  消费者购买珠宝首饰,应尽可能在管理规范的大型商场和珠宝玉石专卖店购买。网购珠宝要选择正规、信誉高的电子商务网站。珠宝所附带的鉴定证书是帮助消费者准确了解宝石质量的重要信息,购买前要仔细查看。付款后要索取正规票证,其内容应与珠宝首饰的标识一致,最好也将质量、材质等关键信息列明。

  去旅游,妥善保存合同

  消费者春节选择跟团游,要选择合法、资质齐全的旅行社参团,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游”,出行前要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旅游行程、交通、食宿、违约责任等,并妥善保存旅游合同、行程单、门票、发票等。

  如果消费者选择通过网上平台购买旅游产品,一定要确认好平台应尽的义务,保留好订单、聊天记录或截屏。

  选择民宿、自助的方式要事先与房主做好入住的具体内容和细节的约定。

  选家政,签署劳务协议

  春节前夕,是家政服务“旺季”。消费者选择家政服务时,要选择正规家政服务企业,并签署正规劳务服务协议书,对履行期限、服务内容、服务费用和节日期间特定时间段的费用等事项要明确约定。注意查看上门服务家政人员健康证等证件。

  讲安全,不要见码就扫

  春节期间,无论旅游出行、购物还是餐饮消费,都应注意保护好人身财产安全。网络交易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不要见码就扫,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轻信“飞来横福”和“中奖信息”。通过网络预订车票、门票等,要注意识别网站真伪,拒绝“黄牛”购票,严防消费诈骗,警惕第三方平台的默认搭售。

  购买烟花爆竹应本着安全、环保为先,适量购买,安全储运,遵守禁放限放规定。

  看信誉,预付式消费要留神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纠纷较多。消费者选择美容美发、健身、洗车等预付式消费时,应全面考察企业信誉和经营状况,重点关注其他消费者的点评,对卷款跑路问题频出的行业企业应当提高警惕。预付款时,做到理性消费、按需充值,切勿轻信超低折扣宣传,以免遭受个人经济损失。

  爱老人,老年消费防忽悠

  春节期间,子女给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时,谨记“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要注意识别真伪,防范保健品商家夸大和虚假宣传。

  一些经营者往往借过年、过节以“感恩答谢”“回馈老客户”等名义,组织老年人免费参观旅游并赠送鸡蛋、洗涤用品等小恩小惠,诱导老年人购买假冒伪劣保健品。子女要提醒老年人切勿上当受骗。

  (据新华社电)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