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河南偃师发现疑似商代“国家粮仓”

2019年12月20日 10:58    来源:新华网    桂娟 双瑞

  商灭夏后最早建立的城池——偃师商城遗址有了最新发现,遗址内一处排列有序的圆形建筑基址群,被考古人员初步推断为商代的“国家粮仓”。

  位于河南洛阳的偃师商城遗址发现于1983年,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这座城址由商汤灭夏后所建,从兴到废经历了约200年时间,被学界视为夏商文化界标。

  此前,偃师商城陆续发现了城门、府库、铸铜作坊等遗址。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都城,如何保证粮食供应呢?最近,考古人员对小城西北部的2个圆形建筑基址进行发掘,初步揭开了商代“国家粮仓”的秘密。

  “基址大体为圆形,以中心柱为圆心,被‘十’字形柱槽(或隔墙)隔成大小差不多的四部分,周围分布的小柱洞可能是支撑粮仓的柱础,这应该就是偃师商城的粮仓。”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偃师商城考古队相关负责人曹慧奇介绍,与窖穴式的隋唐洛阳城内含嘉仓、回洛仓不同,这种被称为“囷仓”的粮仓位于地面以上。

  像这样的圆形建筑基址,目前在偃师商城共探明23个。“判断它们为粮仓主要有两点依据。一是形状,圆形房子历来以存粮食用居多,这也是偃师商城首次发现圆形建筑;二是其他遗址旁证。”曹慧奇表示,在属于同时期文化的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也发掘出成排、成组的圆形建筑基址,形制、规模和偃师商城的基本一致,学界大部分认为其是粮仓。此次发掘,并没有在囷仓内发现粮食,可能跟地面建筑不易保存有关。

  囷仓的发现,进一步完善了对偃师商城都邑功能布局的认识。此前,小城西北部属于认知空白区域,现在可判断为仓储区。如此规模的囷仓存在,还说明当时整个洛阳盆地内及周边区域的农业生产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可能存在一套较为完整和严格的粮食收储制度。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鍒嗕韩鍒帮細
延伸阅读
  • · 游客量翻5倍 澳门旅游20年变迁记      2019年12月20日
  • · 冬季旅游如何才能“热”起来?      2019年12月20日
  • · 旅游演艺快速增长      2019年12月20日
  • · 中医药走向世界 孔院有可为      2019年12月20日
  • · “中文+”的未来之路      2019年12月20日
  • · 勿用“超前点播”透支“消费信任”      2019年12月19日
  • · “徽盘”守艺人      2019年12月1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河南偃师发现疑似商代“国家粮仓”

    2019-12-20 10:58 来源:新华网

      商灭夏后最早建立的城池——偃师商城遗址有了最新发现,遗址内一处排列有序的圆形建筑基址群,被考古人员初步推断为商代的“国家粮仓”。

      位于河南洛阳的偃师商城遗址发现于1983年,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这座城址由商汤灭夏后所建,从兴到废经历了约200年时间,被学界视为夏商文化界标。

      此前,偃师商城陆续发现了城门、府库、铸铜作坊等遗址。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都城,如何保证粮食供应呢?最近,考古人员对小城西北部的2个圆形建筑基址进行发掘,初步揭开了商代“国家粮仓”的秘密。

      “基址大体为圆形,以中心柱为圆心,被‘十’字形柱槽(或隔墙)隔成大小差不多的四部分,周围分布的小柱洞可能是支撑粮仓的柱础,这应该就是偃师商城的粮仓。”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偃师商城考古队相关负责人曹慧奇介绍,与窖穴式的隋唐洛阳城内含嘉仓、回洛仓不同,这种被称为“囷仓”的粮仓位于地面以上。

      像这样的圆形建筑基址,目前在偃师商城共探明23个。“判断它们为粮仓主要有两点依据。一是形状,圆形房子历来以存粮食用居多,这也是偃师商城首次发现圆形建筑;二是其他遗址旁证。”曹慧奇表示,在属于同时期文化的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也发掘出成排、成组的圆形建筑基址,形制、规模和偃师商城的基本一致,学界大部分认为其是粮仓。此次发掘,并没有在囷仓内发现粮食,可能跟地面建筑不易保存有关。

      囷仓的发现,进一步完善了对偃师商城都邑功能布局的认识。此前,小城西北部属于认知空白区域,现在可判断为仓储区。如此规模的囷仓存在,还说明当时整个洛阳盆地内及周边区域的农业生产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可能存在一套较为完整和严格的粮食收储制度。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