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 风景正好

2019年10月31日 07:4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者按:自2016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共推出505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单位,覆盖省级、地市级和县级三个层面。过去3年来,各示范区创建单位进行了生动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71家被认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单位,这71家示范区分为八大类型,在创建方式、创建路径、创建成果上各具特色。本报撷取每个类型的代表性示范区,对其经验做法进行梳理,为更多示范区创建单位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并邀请专家对其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型

  山东曲阜:文旅红利全民共享

  山东省曲阜市围绕“文旅强市”战略部署,以文铸魂、以旅强体、以创兴城,构建“中有明故城‘三孔’景区、南有尼山圣境、北有文化国际慢城”的全域旅游格局。

  经验做法 一是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冲突。严格保护“老三孔”、积极培育“新三孔”,为历史文化名城之“明故城”减负,给儒学体验之“乡村游”添彩。二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产业活化与创意传播。充实发展研学游,塑造四大文化教育培训基地等。三是完善多方协同机制,共塑文明旅游品牌。形成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市级领导分工负责等体制机制。四是更大程度实现旅游红利的全民共享,先后推出全国教师、曲阜市民免费游文物景区等文化旅游惠民活动。

  旅游扶贫富民创新发展型

  重庆武隆:风景变脱贫致富“钱景”

  重庆武隆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也是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地区之一,旅游让武隆的风景变“钱景”。

  经验做法 一是坚持战略全局视野,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管理、高定位营销。二是坚持富民增收宗旨,以“富民增收”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城乡居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积极参与旅游发展,全力为群众搭建创业就业平台。三是坚持融合发展路径,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多点支撑、融合发展的“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四是坚持锲而不舍的态度,把旅游产业作为主导和富民产业。五是坚持生态优先理念,秉承“优良的自然生态是武隆最大的财富”的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循环。

  休闲度假创新发展型

  上海黄浦区:“黄浦最上海”

  黄浦区是上海城市之根、海派文化之源。新旧景观在这里交融,中西文化在这里汇聚,城区即景区,黄浦区成为景城一体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经验做法 一是积极践行全域旅游下的新资源观和新客源观,真正形成景城一体和主客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二是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和治理创新,解决开放式景区管理中的痛点和难题,为黄浦区景城共建共享提供保障和支撑。三是适应发展趋势和游客需求变化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创新,为市民和游客创造更加精彩的旅游体验:形成30多个城市微旅行产品体系,实现常规资源的旅游价值转换。四是引领上海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完善和提升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厕所服务体系和旅游交通服务体系。五是引领旅游目的地品牌整体营销创新,围绕“黄浦最上海”旅游目的地品牌,逐步形成全媒体融合传播方式,营销宣传助力黄浦区景城共建共享。

  生态依托创新发展型

  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矿泉连连看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振兴旅游经济为主导,全力打造“火山之城、矿泉之都”全域旅游品牌。

  经验做法 一是突破体制壁垒,成立区域旅游联盟,破解多部门分管、景区道路不够通达等长期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二是矿泉立市为本,建立资源开发新模式,构建“矿泉+观光+体验+康疗”综合业态体系。三是传统时尚交融,在旅游产品上进行新实践,将科技元素融入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全国首个火山博物馆,为火山科考研学旅行提供首选目的地等。四是康疗医养结合,深层次开发康养产业,以“国际矿泉水疗康养中心”为核心,带动疗养机构,成为国际旅居康养线路重要节点。

  边境开发开放创新发展型

  内蒙古满洲里: 口岸风情尽显

  满洲里北接俄罗斯,西临蒙古国,“荟萃三国文化、尽显口岸风情”,是中俄蒙三国风情兼得的北疆跨国旅游胜地。

  经验做法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确立“一龙头、一中心、两片区、三廊道”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二是强化政策引领,出台鼓励和促进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开发建设一大批旅游精品项目。三是突出枢纽功能,创新边境旅游产品体系,培育中俄蒙三国旅游环线,打造特色跨境旅游产品。四是优化创新举措,推动边境旅游出入境便利化,倡导成立“边境旅游试验区2+N旅游联盟”。五是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创新实施“1+5+X”的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举措,营造文明旅游环境。六是丰富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全域旅游供给侧改革,深度实施“旅游+”战略,推动“冷资源”变成“热产业”。七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交通格局,构建智慧旅游城市基本框架和格局,完善筑牢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基础。

  资源转型创新发展型

  贵州盘州: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

  以煤炭产业作为经济主导产业的盘州,一度陷入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困境。发展全域旅游成为盘州资源转型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引领“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

  经验做法 第一,聚焦体制机制,形成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平台发力、全民参与的旅游发展格局,凝聚工作合力。第二,聚焦政策保障,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支撑、要素保障和人才建设。第三,聚焦一体推动,推进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城旅融合和村旅融合。第四,聚焦改革创新,即创新“三变”改革、开放机制、经营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机制,激发动力活力。第五,聚焦公共服务,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改善市场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和旅游满意度、美誉度。第六,聚焦品牌打造,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强化市场营销。

  城乡统筹创新发展型

  河南修武:核心是“美学”

  河南省修武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创造性提出“以全域美学引领全域旅游”新发展理念,在全国走出了一条以美学经济领航景城融合的全域旅游探索之路。

  经验做法 修武县抓住国家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重大机遇,打破产业升级只能靠科技驱动的固化思维,通过全域美学引领全域旅游创建,把一、二、三产业和各种旅游资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融合在“美学”的核心点上,最为关键的是每个环节、每个层面、每种业态紧扣“经济”,带来经济效益,从而既补齐工业发展的短板,也解决了旅游对经济发展支撑不足的问题。

  景城共建创新发展型

  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城市是个大景区

  围绕城市景区化建设理念,北戴河区按照大景区、大植物园、大花园打造,走出了一条景城共建共享的特色新路。

  经验做法 一是立足产业化,创新业态互融模式。确立“旅游立区”发展战略,推进旅游与文化、节庆、乡村、研学、康养互动融合。二是立足品质化,创新产品供给模式。挖掘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产品供给水平,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和宜居城市,聚焦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和供给质量。三是立足规范化,创新行业管理模式,严格执法立规矩、行业自律强内功和体制改革激活力。四是立足生态化,创新绿色发展模式,优化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人居环境。五是立足全民化,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完善技术防治手段,加强智慧景区建设,创新实施“文明旅游工程”。

  专家点评

  改革创新是全域旅游的核心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旅游研究室主任 戴学峰: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旅游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提出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的地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旨在启动基层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2019年印发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指出,创建单位得分1000分为合格标准,改革创新加200分。《标准》明确指出,没有改革创新举措就达不到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

  首批公布的7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推进全域旅游管理的体制机制,打破部门利益固化;创新旅游用地政策,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创新旅游投融资体制,完善旅游资本要素市场;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引领社会公共服务;创新旅游规划体系,形成旅游引领的多规融合;创新扶贫新模式,助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等方面,无论在发展理念还是在改革创新的具体举措上都各具特色,具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这充分表明,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准确把握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核心工作,又能在解决具体问题上找到突破口。

  总结这些做法,并非要正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单位进行简单复制,而是从这些做法中认识到: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做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张金山:

  在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主题的新时代,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旅游业发展优势地区的旅游发展全域化,是近些年旅游领域及带动相关领域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带动作用,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其他领域进入壁垒的消除,即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变革是产业融合的基本动因,其他领域要附加旅游功能,增加旅游产值,就需要谋求改革创新,旅游具有带动诸多领域改革的独特性作用。

  演出团体的市场化改革,大力进军旅游演艺市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努力破除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障碍和壁垒,密切城乡之间的旅游往来,旅游业成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的有力纽带。边境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如建设边境旅游试验区,发挥边境优势,大力开展游客及人员往来便利化改革,促进了边境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开放。实际上,文旅融合型、城乡统筹型、旅游扶贫富民型、景城共建共享型、边境开发开放型等类型的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反映了各地区在文化领域、城乡统筹建设、扶贫攻坚、新型城镇化、边境地区开发开放等领域融合旅游功能,以旅游为突破口,追求改革创新的渴望和取得的明显成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域旅游推动全域发展,旅游发展从狭义迈向广义。

  以全域旅游发展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方塘智库创始人 叶一剑:

  如同全域旅游刚提出时一样,第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认定和名单发布,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无论是全域旅游的概念和发展模式,还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其背后都有着对新时代我国旅游发展短板、痛点、难点的精准洞察,并以此为基础,对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转型导向以及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创新策略,明确了一系列推动地区旅游发展的项目,催生了一系列面向文旅新消费时代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意,将旅游发展热情很好地转化为旅游发展行动,并为地方的旅游高质量发展沉淀了一大批具体成果。

  无论是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还是一个地区全域旅游的发展,都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不但在不同地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且伴随着技术革新、产业变革、消费升级等,全域旅游的发展决策和项目营造,不可能一劳永逸。这就需要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不但要以高质量服务和产品服务旅游消费者,还要坚持以旅游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助力区域综合转型,不但要善于挖掘当地的独特资源禀赋,确立独特的全域发展模式和路径,还要积极拥抱全球旅游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以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推动各个行政层级下的全域旅游迭代创新发展。唯有如此,方能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不断迈入新阶段,并以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切实推动全域旅游和旅游业的大发展、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本版统筹:马霞 执行采访:马霞 裴秋菊)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全域旅游 风景正好

2019-10-31 07:42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