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大地文化灯塔 见证壮乡巨变

2019年10月17日 14:4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宾阳 全椹梓

  原标题:文化沧桑 壮乡巨变

  1985年,位于南宁市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迁入新址,四周都是田地,门前只有一条小道,馆里更是冷冷清清。34年后的今天,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周边热闹了起来,图书馆更是每天都坐满了读者。统计显示,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累计进馆人次2.14万。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一个缩影。从1966年的36个图书馆到如今的115个,从藏书匮乏到各类书籍齐全,从设施陈旧到数字化“云”服务……广西的公共图书馆逐渐成为八桂大地的一座座文化灯塔,不断提升壮乡儿女的文化获得感。

  文化星火燎原 设施逐一落地

  金秋十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新扩建的大楼主体工程如期竣工。这座以壮锦装饰、仿羊角钮钟外形的大楼,将成为全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中心和文化专干的培训基地。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广西还鲜有大型文化设施。”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的退休干部沈国明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才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发展迅猛,不少旧馆修复改造,众多新馆拔地而起。2002年起,广西和其他省区市一样,开始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十五”期间,广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总投资4.5亿元。

  此后,广西歌舞剧院综合排练场、广西民族博物馆等文化项目逐一落地,各地市也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资力度,新建了一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到2008年底,广西全区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00个、文化馆100个、博物馆60个、各级各类档案馆148个。十八大以后,广西又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加大力度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程。

  “如今,城市文化设施越来越齐全,服务越来越丰富,人们也得以充分享受现代社会发展的成果,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沈国明表示。

  文化阳光普照 乡村焕然一新

  本世纪初,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尚普遍缺乏,群众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不能掉队,农村需要文化阳光。”长期研究公共文化建设的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岑学贵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补齐基层文化建设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迫在眉睫。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08年开始,广西来宾市启动了“求乐、求知、求技”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了集文体娱乐科普于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短短几年,全市实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

  “以前是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如今文化中心成了村民们的喜乐地,成了永不落幕的舞台。”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葵花村担任村支书多年的覃汉丽感叹生活变化快。

  2009年,广西在全区推广来宾经验,启动了以“五个一”(一栋文化综合楼、一个篮球场、一个戏台、一支文艺队、一支篮球队)建设任务为抓手,整合文化、体育、卫生等项目和资金,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开启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幕。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是近年来各级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每年均被列入绩效考核,强力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何晓萍表示,截至2018年,区财政累计投入24.31亿元,撬动近百亿元社会资金参与,建设11522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广西80%的行政村,并实现对全区14个民族自治县、边境县行政村的全覆盖。

  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延伸,广西全区免费开放文化场馆工作也在不断深入。目前,广西115个公共图书馆、123个文化馆、116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5个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老百姓无论在城市社区或者乡村的大街小巷,均能近距离享受到公益性的文化服务。

  新时代的壮乡大地,公共文化设施星罗棋布。依托这些设施,“球赛天天打、节目周周演、讲座月月办”正在成为乡村寨屯的常态,农村面貌也焕然一新。

  文化雨露滋润 壮乡春色满园

  10月2日,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梁素梅等艺术家奔波4个多小时,来到南宁市良庆区大塘镇那造村演出,节目包括粤曲《荔枝颂》、戏曲《天女散花》、邕剧《牧虎关》等,为村民送来一场别样的国庆文化大餐。

  “国庆期间,南宁市专门组织艺术家深入社区、村寨,送戏下基层。”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送戏下基层继续列入南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按照计划,南宁全年组织专业艺术院团深入乡镇、社区、企业开展演出300场、校园演出129场;重点扶持200支乡村社区业余文艺队,在年内完成一场扶持成果展演;面向城市街道社区、乡镇社区放映电影4644场;为全市1394个行政村放映电影16728场。

  “丰富的文化节目下乡得益于农村文化设施的完善、活动经费的补贴、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全民艺术普及的推进等。”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唐正柱表示,文化下乡为百姓送去欢乐,提高了村民素质,也让艺术家更好地接触基层、深入生活,还可以吸引部分乡村文艺爱好者加入到文艺创作中来,由观众变成作者,由台下走到台上,自己做主角,从而更好地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

  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从“三月三”民族文艺精彩绽放到一批群众文艺精品树立新标杆,从连续7年举办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到“壮美广西·多彩艺术”全民艺术普及日系列活动……经过多年的建设,广西初步建起区、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和活动体系,覆盖城乡、服务便捷、保障充分、统筹有力、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文化雨露滋润,壮乡春色满园。在崭新的时代,八桂大地正在绽放多彩的艺术之花,展现着壮乡各族人民的劳动之美、生活之美、民族之美。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八桂大地文化灯塔 见证壮乡巨变

2019-10-17 14:4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