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综艺 娱乐节目多一种色彩

2019年07月19日 16:57    来源:天津日报    张洁

  原标题:公益+综艺 娱乐节目多一种色彩

  近年来,随着电视综艺节目和互联网视听产业的蓬勃发展,将公益元素注入荧屏的综艺化表达,以文艺节目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时下综艺节目的一大趋势。《忘不了餐厅》《天天向上》《奔跑吧》《极限挑战》等现象级节目也开始加入了“公益”元素,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传递着公益正能量。改变内容过度娱乐化,让受众从感官愉悦升级为内心精神的满足,也彰显着节目制作公司和播出平台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公益+综艺,也为娱乐节目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公益从节目环节跃升为主体

  “会上错菜的餐厅”每一帧都有爱

  很多观众对于阿尔茨海默症并不陌生,或者来自于身边的案例,或者来自于影视剧,比如,多年前央视播出的一则名为《他忘记了一切,但从未忘记爱你》的公益广告,比如孙艺珍、郑雨盛主演的电影《我脑中的橡皮擦》,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项的电影《依然爱丽丝》,或者不久前大热的《都挺好》结局里苏大强连自己女儿都不认得了,却还记得偷偷攒私房钱给女儿买习题集的情节……近期,一档名为《忘不了餐厅》的综艺将焦点对准了5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播出后广受好评,这也是国内首档关注认知障碍的公益节目。

  刚收官的《忘不了餐厅》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3分,很多观众说,从节目里看到了许多可以反复思考的问题,比如老去,比如遗忘,“题材很重,但拍得很暖。”将公益、文化等元素加入综艺,也是近几年综艺的某种趋势。而《忘不了餐厅》不同的是,其他综艺仅仅将公益作为某个环节,而并非主体,但《忘不了餐厅》却将一件公益和人文关怀的事情本身做成了一档综艺。

  事实上,这档节目的初衷是:在经营类综艺颇受欢迎的市场原因之外,让老人们通过做服务员的方式来锻炼自己延缓病情,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认知疗法。5位在餐厅担任服务员的“宝藏老人”成了观众最强的记忆点。这5位“宝藏老人”,是节目组在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广州、深圳6个城市,从1500多位老人中选出。制片人林爱西介绍,寻找老人嘉宾有三个基本原则:首先,参与者必须是确诊患有认知障碍并且乐意参与;其次,一定要得到家人的认同和支持;最后,老人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很有缘分能遇见这几位老人,他们都正能量十足,乐于分享,很有感染力。”

  《忘不了餐厅》选择的是近乎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对老人不影响、不打扰,更不会轻易干预老人的行为,在既定的空间内任由故事自行生发蔓延。在《忘不了餐厅》里,遗忘是家常便饭。首期节目中有一个片段:“公主奶奶”和一位来就餐的小女孩玩儿得很开心,但次日小女孩来告别,她却完全忘记了对方。弹幕里有人说,“公主奶奶”不记得小姑娘的那种眼神儿是演不出来的。林爱西说,很多颇具戏剧性的场面都在节目组的意料之外,看到“小敏爷爷”忘记了自己相识51年的好朋友,现场工作人员心疼不已,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这家餐厅看起来是一家“会上错菜的餐厅”,但背后的细节支撑和医疗支持是十分复杂的。据总导演王童介绍,从参与餐厅经营是否真的对治疗有效,如何把控节目的情感尺度,到整个餐厅的结构设计、防滑处理、菜单设置、经营时长等,再到为老人提供全面的社工服务和医疗服务等,节目组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据悉,连摄像团队都进行了全面培训,他们知道如何和认知障碍老人相处,后期剪辑更是被网友点赞“每一帧都是带着爱的”。通过这个节目,让更多观众了解这样病症的老人,能够多关注他们,并且通过节目告诉观众,如何对抗和延缓这样的疾病,亦是《忘不了餐厅》想要达到的目的。

  找到了情感共鸣点

  传递正能量和积极的价值观

  目前公益与综艺的结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公益寻人行动的《等着我》和教育类节目《开学第一课》等均为纯公益类的节目。《等着我》是上星频道公益栏目中唯一一档以寻人为主题的节目,节目不以高颜值、娱乐性和话题炒作为噱头,采用简单的访谈形式弱化娱乐元素,凸显公益本色。

  40余位明星“零片酬”参与的东方卫视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在扶贫的路上不断前行。节目总制片人陈蓉表示,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产业扶贫的方式,实实在在地帮助村民。“在每一站的节目最后我们都会举行一场产品订货会,由企业和城市居民代表来订购贫困村的扶贫产品。在节目之后我们还会将相关的扶贫产品上线各大网络销售平台,打通长效的销售渠道,帮助当地巩固脱贫成果。”陈蓉说,“我们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村民,开拓更多的农产品,除了产业扶贫之外,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都会在我们节目中体现。”

  此外,有的节目在内容中融入公益元素的综艺节目,例如,选址在国家重点旅游扶贫示范区内蒙古阿尔山白狼镇的《亲爱的·客栈》第二季,将选手答题赢得的公益勋章转化为国学相关物品进行捐赠的《少年国学派》等;还有的综艺节目在线下开展公益活动,例如,《天天向上》与公益基金合作建成“天天向上图书室”,帮助孩子完成读书的梦想。

  浙江卫视热播的《奔跑吧》就坚持将公益元素嫁接到节目当中,据浙江卫视副总监兼节目中心主任周冬梅介绍,6年来,“阳光跑鞋计划”为39所学校捐赠了超过15000双新跑鞋,“阳光跑道计划”为孩子们修建了7条崭新的阳光跑道,“奔跑阳光+”建成39个快乐体育乐园……此外,新一季节目还加入了“垃圾分类”“延川布堆画”等新的公益元素。周冬梅说:“节目的影响越来越大,肩上的责任自然越来越重。我们关注和呈现的,都是当下社会司空见惯但又特别重要的主题,而且从第一季开始,我们就注重公益行动,这次之所以选择关注非遗,是因为它来自日常生活、来自艰苦年代的宝藏,值得被更多的人所知道和喜欢。我们也期待更多的观众关注非遗,一起挖掘更多身边的宝藏。”

  当下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已不再单单满足于得到放松和愉悦,对更深层次内容的审美同样有期待,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立强认为,“综艺节目可以与诸多元素进行匹配,其中包括公益元素。综艺节目追求两个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入公益元素也是对社会效益的一种体现,同样是对观众心理诉求的一种回应。”陈立强举例说,《忘不了餐厅》之所以能获得不错的口碑,是因为它找到了一个情感的共鸣点,“这档节目具有强烈的情感,它找到了一个社会的痛点,也是情感的出发点,那就是阿尔茨海默症,它关联着社会和每一个家庭,以及各种人群。这档节目用情感打动着观众,也在对观众传递着积极的价值观和正能量。”

  不拼泪点拼好看

  让公益融入日常生活中

  曾几何时,我们一提到公益类节目,想到的场景大多是:讲故事、流眼泪,诸如此类的场景,拼泪点来感动受众成为那时公益类节目的常态。但如今,公益类节目从节目类型、形态、制作手法等方面都更加丰富、创新,电视人也在研究一个课题,综艺+公益如何在保证公益内核的前提下,做到好看。

  放眼当下的节目市场,在宏观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单纯以搞笑和流量取胜的泛娱乐化节目正在陆续去泡沫化,社会向、现实类、素人化的题材日益受到青睐。不过,就节目主题与内容而言,公益不该成为掩盖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的“保护伞”,陈立强表示,“节目设立公益的主题,娱乐化的程度过高或过度的娱乐是不应该的。节目中公益元素应该结构化,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为公益叙事的结构,公益性应该贯穿节目始终。”此外,陈立强认为,公益与综艺结合的方式多样,应当避免生硬的标签化的植入,要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出公益元素的力量。

  《等着我》制片人杨新刚说:“节目中的嘉宾有许多是十多年了还在寻找亲人,这份精神就完全让我们敬佩。他们不是尘埃,他们经历的苦难,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他们找到自己亲人后的意义,其实远胜于我们这种电视收视率的这个层面的意义了。”杨新刚认为,综艺化表达与公益话题的结合让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汲取精神力量的养分,如何让公益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样对创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才能让综艺更有意义,这是大家真的应该静下心来思考的问题,也许公益的引入是一个方向。”

  公益观念在电视领域的盛行,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可以激发人们服务社会、关怀他人的自觉意识和理念,对于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引导社会不断前进有着积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更能为公益事业的加速成长赋能。当公益理念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会有更多的人自发地关注公益,我们的社会也必将是美好而温暖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公益+综艺 娱乐节目多一种色彩

2019-07-19 16:57 来源:天津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