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无人书店”发展简史

2019年05月17日 08:54    来源:文汇报   

  原标题:1951年11月,铁路上海站月台出现“无人售书处”;如今,“无人书店”和多彩的个性化书店在全市大街小巷渐次绽放 书香味萦绕七十载,书卷气温润一座城

  在上海五角场,有全国天猫首家“无人书店”,刷脸进店、自助选书、无感支付、即拿即走,领风气之先。不过,在这座城市的书香记忆中,“无人售书”并非首次出现——1951年的《文汇报》记载着:11月13日,上海第一个无人售书处在铁路上海站月台成立。

  事实上,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伴随着上海解放而诞生的新华书店向普通读者敞开大门,流动书店、无人书店、缺书代办等贴心服务就已经让阅读充满温情记忆;改革开放初期,书店传承着知识的力量,也见证着上海市民的爱书懂书之情;上世纪90年代末落成的上海书城和21世纪初启动的上海书展,先后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文化事件,让阅读成为上海市民的一种陪伴……

  书香弥漫七十年,阅读和城市温情连接。时至今日,个性化特色书店在申城大街小巷渐次开张,传统书店被注入更多元的文化体验,上海的书香味儿越来越醇厚。

  1950年代,上海街头出现24小时无人书店

  1949年,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定下这样一条原则:每解放一座城市就要立刻着手办理四件事,一是开银行,二是开邮局,三是开供销社,四是开新华书店。可以说,新华书店是跟随着解放军的脚步成长起来的。而在上海,1949年5月27日解放,6月5日新华书店临时第一门市部、第二门市部便开门营业,向上海读者供应进步书刊;11月1日,有“东亚第一大书店”之称的南京东路新华书店建店。

  在申城市民的记忆中,“新华书店”是绕不开的文化符号:早在上世纪50年代,新华书店在上海就开设了里弄图书馆、阅览室;书店也不只卖书——用现在的话说,还有全面的服务,比如当时书店里就设有供读者休息、摘抄的休闲台,更有令老读者们津津乐道的“缺书代办”服务——读者需要什么书,营业员就登记下来想方设法找到。

  24小时不打烊、送书上门、货到付款……这是1950年代上海街头无人书店的真实样貌。1951年11月13日,上海第一个无人售书处在铁路上海站月台成立,特制书架的一面放着几十种杂志,另一面摆着200种以上的书籍。当时《文汇报》这样描述:“读者在购书时,只须自动将书款投入书架旁边的放钱箱内即可。”

  若要买的书恰好缺货,书架旁还备有“读者代办书刊通知单”,读者填上姓名、单位、地址、书名等信息,投入服务箱,新华书店接到后便立即派人送书上门、货到付款——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便捷服务,在半个多世纪前的上海就有所实践。

  从抢购数理化课本到上海书展,“高光”频闪

  新华书店之所以成为上海人心头的“白月光”,也与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相关。回忆那段峥嵘岁月,上海书城原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建平仍记得青年们涌向新华书店争相购买数理化自学丛书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盛况,“读书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为了第一时间买到书,有读者连夜排队,新书到手,包书皮是必须的,翻书前还得洗手……”

  正是这种“仪式感”,让上海在1981年就创下了引领全民阅读潮流的“上海书市”。此外,上海开办专业书店的步伐也走在全国前列:早在1982年,全国首家专业艺术书店在上海诞生;到1985年,上海街头已有旅游书店、工具书店等14家专业书店,造就了全国最早、范围最广的专业书店群,构筑出申城独特的书香风景线。

  到了2000年前后,书香风景催生出沪上出版界的“高光时刻”——1998年12月30日,1万余平方米、7个楼层的超大型书店上海书城开张。赵建平还记得,当年潮水般涌来的读者在门口排起长队,书城不得不发售门票以限制人流。此后十年间,作为“永不落幕的书市”上海书城的销售额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华语文坛顶级作者几乎都来过这里签售,上海书城是上海的文化地标,也是几代人的阅读天堂”。

  2004年,“上海书展”这个名词首度出现,它发端于“沪版图书订货会”,由一个出版业内交易会演变为这座城市一年一度的盛大文化盛事。十五年来,它成为连接起作家、读者、出版人乃至城市的文化纽带,也开创了领全民阅读风气之先的新平台,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

  书店业态有所改变,城市书香愈发浓郁

  不过近年来伴随着出版业的自我迭代和探索创新,以及上海出台一系列实体书店扶持政策,越来越多个性化实体书店重回大众视野。上海最美书店“光的空间”、缘起快闪店的思南书局、融合多种业态的大隐书局……它们不仅仅是集阅读体验、文化交流、创意展示于一体的文化聚集地,也成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力量。

  研究沪上书店的转型升级之路,不能忽略80多岁“高龄”的新华书店带来的网红地标“光的空间”。它由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操刀设计,融合了“书店+美术馆”两种业态,开启生活美学式的文化体验。

  “既有颜值,更要勤练内功。”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利将“内功”归结为“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面对多元化阅读需求,早年“大而全”的新华书店开始在细分领域发力,比如“光的空间”主打人文、艺术设计类书籍;徐汇日月光店打出“轻阅读”牌,热销小说和动漫周边产品是一大亮点……而更“硬核”的服务是,新华书店将在今年完成新一轮技术升级,届时不仅将有智能客服提供贴心服务,读者也将获得基于用户画像度身定制的个人书单。

  七十年书香萦绕,书店的外观、业态有所改变,上海爱书懂书的阅读氛围愈发浓郁。(记者 周渊)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上海“无人书店”发展简史

2019-05-17 08:54 来源:文汇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