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同步开启“文化惠民”

2019年05月01日 10:36    来源:解放日报    张熠

  作为第12届中国艺术节的一项重要环节,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第十八届群星奖将于5月16日至19日在沪展开决赛。昨天,决赛入围作品名单在沪公布,经层层选拔,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艺术门类各有21个作品入围,共计84个,其中上海有7个作品入围。目前,各剧组、演出团队正进入紧张的赛前“冲刺”阶段,不少群文队伍利用五一小长假封闭式排练,争取以最好状态迎战,向全国群文工作者展示上海群众文艺的水准和成果。

  据了解,评奖期间,线上线下同步开启“文化惠民”活动,84个决赛参演团队将走进企业、社区、部队、学校等,带来包括决赛在内的33场惠民演出,助力实现十二艺节“十万观众进剧场,百万观众在现场,千万观众在线上”的目标。

  7件上海作品入围群星奖

  今年2月,群星奖评选完成复赛作品报送工作,全国各地共报送作品266个,其中音乐类作品69个,舞蹈类作品65个,戏剧类作品67个,曲艺类作品65个。经综合评选,84个作品入围决赛,最终将评出20个获奖作品,并于5月31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颁奖仪式及获奖作品展演。

  此次入围群星奖决赛的上海作品,分别是民乐重奏《和·鸣》、情景小合唱《种子》、群舞《红韵》、音乐剧小品《看见自己》、小品《价值》、浦东说书《养猪阿太》以及短篇苏州评话《捍卫者》,代表了近年来上海在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各门类的最新创作成果。

  上世纪70年代,浦东说书《养猪阿奶》红极一时,文本原作者曹刚强两年前又写下续篇《养猪阿太》,叙述了主人公“老早是阿奶,现在变太太”之后,阴差阳错又重操养猪旧业的一桩奇事。颇有特点的是,《养猪阿太》中运用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浦东乡音俚语,比如“鞋有样来袜有样,先要自己脚有样”,又或是“走路不歪叉,还在广场上蓬嚓嚓”。“浦东说书是一种民间艺术,功夫要下在民间语言上,生动的俚语俗语中蕴藏着浦东的平民幽默,这是它独特的语言艺术。”曹刚强年近古稀,他把《养猪阿太》视为“老来子”,“我不生产民俗俚语,我只是传统文化的搬运工。”

  自2017年节目初创以来,至今已在浦东各地演了五六十场,边演边改,还请了上海评弹团的老师,专门辅导如何“利用”演员面前的书台。5月中下旬,浦东说书传承人康毅将带着作品《养猪阿太》第一次参与群星奖的角逐。“我既高兴,又觉得压力很大。”他感慨,“这是国家级‘非遗’,但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传承人肩上担子很重,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如何传承发展,让更多人认识浦东说书。”

  入围作品提前接受群众“考验”

  一路参评,一路打磨,这是所有群文团队的共识。这个五一小长假,小品《价值》剧组全员不放假,吃住一起,全身心投入彩排,并抓紧时间“升级”舞美、道具。“从2017年到现在,已经改了10个版本,现在是全剧组最喜欢的一版。”导演、编剧杨迿说。《价值》的灵感来源于一条朋友圈,讲述一对青年夫妻8年前卖房创业,但是面临所赚的钱8年后只够把原本卖出去的房子再买回来的故事。“在房价疯涨的背景下,这个话题会引起很多与‘价值’有关的讨论。”

  情景小合唱《种子》根据植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钟扬的先进事迹创作而成,结合藏族、汉族音乐,歌颂了钟扬援藏16年,行路50多万公里,采集4000万颗种子,献身科研、献身教育、献身理想的“种子精神”。在诞生之初,《种子》原是3人合唱,后经评委建议,演变成如今共16人参演的情景小合唱形式。演出团队一直坚持每周排练两次,自5月开始,还将加大排练力度,冲刺决赛。

  “直到现在,稿子上仍有不少改动的字。”短篇苏州评话《捍卫者》主演濮建东形容,“不管是剧本还是表演方式,要一直排练到最后一刻,磨合到最后一刻,力争实现最好的舞台效果。”这部作品以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为题材,讴歌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每件作品在入围前,都已经提前接受了群众的“考验”。一年内的新创作品至少演出25场,诞生两年多的作品,演出场次更不下于50场。“从排练厅到舞台是有距离的,群众文艺作品要充分听取观众的建议与看法,不断打磨与完善。”上海市群艺馆创作部主任王晓宁认为,当下的群文创作更接地气,更具有群众性,也更关注市民的现实生活以及身边人物,展现了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的特点。

  紧扣时代脉搏,观照人民生活

  剧场之外,更多精彩惠民活动将深入社区、学校等公益性场所,在全城闪耀“群星”光芒。实际上,“文化惠民”这一主题贯穿于评奖全过程。据初步统计,共有来自4159个演出单位的7905个作品参加本届群星奖初选,全国各地共举办展演选拔12471场,观众达1282.8万人次。这些紧扣时代脉搏,观照人民生活,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群文作品,给观众带来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入围群星奖的84个作品,集纳了各省市的创作精华与民间文艺精粹,更能让观众大饱眼福。群星奖作为十二艺节重要内容,将在上海举办33场演出,包括7场决赛、2场获奖作品展演和24场基层惠民演出,覆盖上海16个区。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河南坠子、陕北说书、西河大鼓、常德丝弦、绍兴摊簧等具有地方韵味的表演样式。此外,上海的7个节目还将组成一台正式演出,于5月11日、12日在市群艺馆展演。

  随着入围名单发布,“云上群星奖”同步拉开帷幕。“国家公共文化云”和“文化上海云”等线上平台已开设群星奖专栏,十二艺节期间将对7场决赛、1场获奖作品展演及12场基层惠民演出进行网络直播,惠及更多不在现场的观众。另外,还将通过“群星奖主创说”、微视频展示花絮等互动方式,打造在场、在线、在播的全域化群星奖。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线上线下同步开启“文化惠民”

2019-05-01 10:36 来源:解放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