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丨2018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怎么评选出来的?

2019年04月01日 09:4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日讯(记者 成琪) 3月29日,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公布,它们分别是:广东英德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

  

  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颁奖仪式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业内人士誉为“考古奥斯卡”,从1990年首届举办以来,到今年已经29年了!古人说:三十而立。这些年,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在国家文物局的组织领导下,在全国考古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中国文物报和中国考古学会的通力合作,获得了极大的关注。正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所言,“考古十大新发现”的评价体系、规则程序日益规范完善,社会参与的渠道也更加广泛而多样,已成为文博行业社会认可度最高的“文化品牌”。 

  是谁评选这些新发现?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新发现?它们又是怎么评选出来的?3月28日,中国就经济网记者前往位于北京东南三环的北京四川五粮液龙爪树宾馆,在总评会现场探个究竟。  

  2018年国家文物局共批准955项考古发掘,其中有212项是主动考古发掘(也包括21个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实习)。按照《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规程》,活动组织者——中国文物报,向84家考古机构和136名学会理事发出选票(220张选票,收回177张),共同推荐20项重要考古发现,就是初评推荐的由来。记者注意到,2017年考古新发现初评项目有26个,也就是说,今年入围的每个项目理论上有50%的胜出率。

  3月28日,入围的20个项目将在总评会现场进行项目汇报。 

  

  总评会开在北京四川五粮液龙爪树宾馆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一进入现场,记者立刻被现场气氛所感染,整个会场几乎坐满了人,考古界相关人士及评委专家济济一堂,现场气氛热烈又有些紧张。

总评会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参与本次总评会的专家评审共21位,来自于14个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国家文物局。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入围的20个项目中,有不少就是“考古中国”的新成果;有的是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的重要考古新发现;更有一些是在被犯罪分子盗掘后所进行的抢救性发现。商周时期的不少新发现都是“劫后余留”,例如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这些新发现让我们切身的感触到“盗墓”对国家历史文化的毁坏,是根之伤,是心之痛。也有一些新的发现是考古学家长期坚持,不断探寻的新成果、新进展。”宋新潮说。

  当天的汇报会,与其说是项目汇报,不如说答辩更合适。20个入围的考古新发现,跨度上万年,按时代顺序被分成了四组,这样的分组可以让评委更加清楚明了每个项目的时代特点。整个汇报持续了一天,从早上9点一直到晚上6点,每个项目只有20分钟,汇报人要在这20分钟内讲清楚项目的内容、重大发现、学术意义等,然后由评审专家提问进行答辩。

  可以看出,每个项目的汇报人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从PPT的展示到内容汇报,都尽可能用精美的图片、凝练的语言把厚重的考古新发现的价值表述出来。当有的汇报人因为内容过于丰富,说的忘记了时间时,主持人会友善的提醒。这种提醒是对每个项目的公平和公正,也是对程序的尊重。

  在评审专家质询阶段,不少评委的问题直接而且“尖锐”:“你是如何判断这是古人用的泥抹子?”“这些族氏铭文有什么意义?”……评审专家表示,这些问题不是故意为难答辩人,而是希望对项目有更多的了解。然而因时间有限,这种互动让“中经文化产业”觉得有些不过瘾。

  经过一天的汇报,3月29日上午,以“科学、公正、公开”为原则,通过终评评委会的评审和无记名投票,名单最终得以产生。北京大学的李伯谦教授表示,从20个入围项目中选出10个很不容易,“因为我们都不舍得去掉任何一个,但是按照规定只有十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名单没有正式公布之前,所有的评委都不知道最终“花落谁家”。最后由宋新潮现场宣读最终名单。宣读名单前,宋新潮笑言:"在宣读之前,我要先看一眼最终名单。"

  名单宣布完后,由评审专家对这些获奖项目进行了点评,阐述他们为什么获奖。

  这次十大考古新发现有哪些特点呢? 

  李伯谦教授说,选出来的这十大考古新发现,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从年代上看跨度很长,从旧石器时代到新时期时代过渡的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一直到我们近代的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

  二是地域广泛,西边到新疆,南边到广东。

  三是内涵多,有古代人居住的遗址、城址,还有墓葬。例如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发现了规模宏大、布局复杂的大型聚落遗址,发现了丰富的铜、铁冶炼相关的遗迹遗物,是新疆史前唯一一处有明确冶金证据链的遗址,对中国新疆及至中亚史前冶金考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价值。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证据的重大发现,将人类对燃煤的使用历史上推千余年,为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增添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那么,如何理解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新”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考古新发现每年都有,这次评选出来的新发现主要是看是否有重大的突破,是否是重大的发现,是否在发现中填补了相关的空白。所谓的“新”更重要的是指新的方法,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包括测绘、遥感等在考古界的应用。“我们除了关注考古挖出了什么东西,更关注怎么获得的这些东西。获得的手段、方法、技术路线、课题意识等往往是出色的考古新发现应该具有的,也是我们考古人非常看重的。”

  “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评选”活动,既是一年全国考古工作成果的缩影,也是考古工作者向公众汇报和分享他们的成果。这些考古工作不仅使我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有了系统性的认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社会经济建设中考古的作用不容忽视,例如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开始因为被盗进行抢救性发掘,然后又进行了主动性发掘。

  这几年,随着海昏侯墓等一些重大考古项目被媒体披露,考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王巍表示,媒体的宣传、生活水平提供公众对文化的需求、考古学家的责任意识,这三者的结合,也推动了“公共考古”的发展。“中经文化产业”看到,今年的评选活动除了邀请媒体全程参与,还安排了同步的网络直播,让更多的公众能了解遗产对民族的意义,当然,这也是在全媒体传播时代,尝试考古成果与社会共享的新模式。这种评选活动公开、透明和参与,既是考古人对考古工作的担当,也提升了公众的文化自信。

相关链接:

2018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揭晓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揭秘丨2018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怎么评选出来的?

2019-04-01 09:4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