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

2019年03月09日 11:5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19年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做客中国经济网在线访谈两会特别节目,围绕主题“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交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张鹏/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 (记者 林秀敏 李冬阳) 近年来,我国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2018年更是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显著的十个经济体之一。201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我国政府不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分不开。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做客中国经济网在线访谈两会特别节目,讲述了我国海关工作在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取得的一些经验。>>请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机构改革后通关效率提高了 成本下降了

  海关,对于不经常出国的人来说似乎挺遥远的,其实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2018年,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检验检疫的职责和队伍归入了海关。这一年来,海关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高融昆在访谈中指出,这个改革确确实实对国家、社会、企业都带来了非常大的效果,通关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关成本也实现了大幅下降。

  世行发布的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全球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中,中国提升了32位,位列全球第46位,这是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前50。而这也使得中国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显著的十个经济体之一。高融昆说,机构改革是取得这一成绩的重要方面。

  2018年,根据中央的决定,国家检验检疫的机构和职能划入海关总署。机构改革后,海关除了承担传统的职能以外,同时承担动、卫、商、食的相关职能。“从打击洋垃圾、象牙等濒危物种走私,到防范埃博拉、非洲猪瘟等境外疫病疫情入境,再到进出口食品和商品质量安全检测,海关除了承担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传统职能之外,在维护口岸公共卫生安全生态安全、进出口商品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面临着新的更大挑战,加强风险管控、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守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职责.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艰巨繁重。”高融昆表示。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从2018年4月20日开始,全国各地的各检验检疫机构全部划入到海关。高融昆介绍说,改革后,报关单、报检单合二为一,229个申报项目合并精简至105个,通关单全面取消,通关流程和环节大幅精简优化。货物查验、运输工具、行李物品等8个领域的“查检合一”稳步推进,实现申报单证、作业系统、风险研判、指令下达、现场执法“五统一”,海关监管、检验检疫两大口岸通关作业环节融为一体,通关时间和成本显著降低,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得到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进出口企业的广泛好评。

  上海四方面17条措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近年来,我们购买海外商品越来越方便,无论通过网络还是实体店,能够买到的外国商品越来越多,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购物选择。访谈节目中,高融昆介绍了目前海关的一些工作和政策,让我们可以憧憬,未来我国的跨境贸易将更加发达。

  上海港是全球吞吐最大的海港,也是全球货运第三的空港,对外贸易占全国近三分之一。高融昆说,上海海关把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建设,与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促进科创中心建设、国际进口博览会监管服务统筹起来推进,立足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大文章”,提升海关服务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水平。为此,上海海关先后制订了四大方面17条具体措施,切实做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主要包括:一、优化通关流程,推行“提前申报'“先放后税”。二、加快进口肉类、水产品等重点商品通关速度。三、加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推广力度,取消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四、大力推动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

  访谈中,高融昆还谈到了海关总署2019年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的一些行动。自今年1月1至3月31日,在北京、天津、上海三地口岸开展为期3个月的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重点工作包括:一是进一步简化进出口申报单证,包括全面推广电子报关委托,实现出口原产地证网上申报和自助打印,海运提单、提货单以及企业间设备交接单等信息电子化流转等。二是继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包括全面推广“提前申报“汇总征税”等便利化模式,扩大关税保证保险通关业务试点,研究实施进口汽车部件、出口机电产品专项通关便利化措施等。三是切实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包括完善口岸收费目录清单,通过“单一窗口”提供收费目录查询及综合服务评价功能,规范熏蒸、消毒等检疫处理环节收费行为等。

  此外,我国还积极发展国际合作,促进跨境贸易的发展。目前,我国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17个自贸协定。截至2018年8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地区)达成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安排,通关时间和通关成本降低50%以上。

  压缩口岸通关时间 支持进口“提前申报”

  在“改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条件,切实解决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高、检验检疫和通关流程繁琐等问题”方面,高融昆交流了上海海关的做法和经验。 

  高融昆表示,上海海关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具体有三个方面:

  一是“在持续压缩口岸通关时间上狠下功夫”。支持进口“提前申报”,通过申报“前推”,有效提升通关效率;推进通关全流程无纸化,方便企业直接到查验场地办理查验手续;结合关检申报融合,扩大涉检单证智能通关覆盖面,进一步缩短涉检单证通关时间。目前,上海关区货物和运输工具申报100%通过“单一窗口”办理,提前申报率大大提升。在全国率先开展关税保证保险改革试点。2018年上海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50.02%。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排名大幅提升,上海的贡献权重非常高。

  二是“加大对国际中转集拼、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国际中转集拼功能落地,实施境外中转货物6位编码简化申报模式,进一步推出更加接轨国际的“舱单申报、舱单核销”模式,助力上海港提升境内外货源的集疏运能力;鼓励企业用足用好中转货物原产地签证政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等自主品牌以及战略新兴企业实施重点帮扶。支持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快速发展,推动实现跨境电商进口业务标准化退货申报;优化跨境电商企业担保账户设立,上线保函使用功能;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出口统一版信息化系统”启动跨境电商出口业务。

  三是“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上海海关积极对接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运行特点,通过前端联网、后台监控等手段监控码头作业情况,试行“无人值守”作业模式,对进出口货物全面推行“提前报关”模式,为打造高标准、智能化世界一流水平港口提供海关智慧与方案。

  高融昆介绍,2018年11月30日,上海海关全面应用海关总署推出的智能审图系统,通过标记机检图像样本,优化系统审图算法,不断提升系统自动识别准率。原先海关关员人工审图的平均时间为每幅5分钟左右,应用智能审图系统后,每幅图像的自动识别时间不到5秒,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货物通关时间进一步压缩。此外,上海海关投人使用自主开发的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汇集生产、贸易、物流、税务、工商.外汇等各方数据7.1亿条,并与“单一窗口”、船公司和港务部门实现无缝对接,在实现全领域风险管控和全流程便捷通关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通过平台,企业不仅能够自动提前申报,还可提前安排提箱计划,实现“优享订舱”和“靠泊即提”。

  上海海关推出5项便利化措施服务第二届进博会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现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筹备中。高融昆在节目中讲述了上海海关为第二届进博会推出的便利化措施。

  高融昆介绍,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上海海关量身定制海关监管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制定并落实21项支持政策和便利举措,创新提出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税款总担保等创新制度。期间上海海关高效完成1046批展品的监管,总货值约10亿元,企业整体申报时间压2/3左右,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高融昆表示,目前,上海海关正在总结首届进博会的经验,加强与进博局、地方政府、参展企业等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时梳理第二届进博会的办展新需求,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执行条件的基础上,提出5项上海海关的便利化措施:

  一是成立专设机构,切实做好组织保障。统筹上海海关国际会展监管资源,专门成立上海会展中心海关,派员入驻国家会展中心,提供全方位海关驻场监管服务与政策解答。

  二是运用大数据理念和高科技手段,为高效、便利监管提供技术保障。通过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对进博会展商、展品信息实施全流程监管服务,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便利化、集约化的进博会全流程监管服务新模式。

  三是设立专用通道、制定业务指南,为进出境物资和人员提供便利通道。在主要口岸设立进博会专窗,开设通关“绿色通道”,优先办理进博会物资及参会人员的相关手续。进一步结合业务实际,为展商提供详细、全面的业务操作指南。

  四是对进博会实行税款总担保,减轻企业负担。对进博会暂时进境展览品,由办展方以银行保函形式向我关申请办理税款总担保,免于逐票向海关提交税款担保。

  五是实施保税展示展销态化,支持进博会常年保税展示交易。允许企业依托经海关批准的保税场所,开展进口商品保税展示和销售的经营活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

2019-03-09 11:5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