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站在科幻视野的中国作家

2019年02月21日 09:13    来源:新华日报    汤哲声

  对中国文学来说,科幻小说是“舶来品”,但是从科幻小说进入中国之始,就被纳入到主流社会话语之中。一百多年来,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理念基本上分为三类,一是强国说,即通过科学创新,让祖国成为世界强国;一个是科普说,通过科学原理的解说,来普及科学常识;三是科学春天说,通过描述科学技术新的进展,来提升人类的生活文明层面。而刘慈欣的小说所展现出的社会、哲学思考则远远超越以上三类。可以说,刘慈欣与之前的中国科幻小说作家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是一位既站在世界科幻小说的视野中,同时又扎根于中国大地的科幻作家。

  关于什么是科幻小说,刘慈欣传达出来的信息相当明确,他努力地让科幻小说与主流文学区分开来,认为科幻文学应有着自我的创作目的、美学特征和思维方式,属于通俗文学的范畴。但不同于一般通俗小说常被诟病的“思想浅薄”,刘慈欣小说传达出来的思想理念往往十分深刻。例如,他在《三体》中提出了“宇宙社会学”的命题,这一命题指涉的是人与外星人、地球利益与外星球利益的关系,与这一命题相伴的“零道德”“猜疑链”(分别指宇宙中只有恃强凌弱、适者生存,只有互相猜疑并且往复循环),这些颇具尼采哲学意味的命题彰显了刘慈欣思维的辽阔和冷静,体现了刘慈欣小说的世界视野。

  刘慈欣对人性恶的思考同样引人注目。在小说《赡养人类》中,“哥哥文明”将要占领人类地球,并将根据地球人中最贫穷者拥有的最低财富提供物质保障,为此,13个最富有的人雇佣了杀手去枪杀3个最贫穷的人,因为这3个最贫穷者不肯接受他们的馈赠,那么他们的财富拥有量就自然成为“哥哥文明”供应人类地球的标准。离奇的情节是小说的科幻外壳,小说试图警醒人们的是关于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如果这一问题不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接受更高的教育、享有更高的文明的富人与缺少教育、缺少文明的穷人之间的智力水平的距离会越拉越大,最后,富人与穷人会变成两种生物,就如现在的人与自然界的动物一样。

  显然,刘慈欣的小说饱含着作家对于当下社会的思索。他小说里的中国故事不再是科学家为实现强国之梦而报效祖国的传奇经历,也不是美好生活的甜蜜抒写,而是直面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历史伤痕,反过来,这也为科幻情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现实合理性。这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中国化”最有价值的地方。

  科幻小说是关于人类的文学,它既有普遍性,也有民族性。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家首先要有世界的眼光,要在科幻小说中表达出人类共同的关切和思考,在这一点上,刘慈欣做到了。同时,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家要将本民族的思维方式、美学范式和智慧融于科幻小说的创作之中,以民族性与世界文明对话。刘慈欣在这个方面正在努力,并已产生了好的效应。

  (作者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

刘慈欣:站在科幻视野的中国作家

2019-02-21 09:13 来源:新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